玩家不断进场,传统医美模式还能撑多久?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已经有悦美、美丽神器、新氧、美黛拉、更美等医美APP拿到新一轮融资,医美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飞速增长期。


2009年到2015年间,中国医疗美容一直保持15%的年复合增长速度,超过2.4万家医疗美容机构成立。2017年,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


医美整形已经从一个隐私型消费,慢慢变成一种大众时尚消费了。小编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注射过玻尿酸,或者割了双眼皮。


医美消费已经下沉到二三线城市,而且相对于口腔,医美的活跃度和接受度更高。


以前,消费者对于医美整形的态度还是抵制,或者是炫耀式的消费。如今,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虽然对于安全、效果、医生品牌和技术仍然存在担忧,中国人的整体接受度提高了,医美慢慢变成体验式的消费。


2017年医美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未来5年CAGR达22%-25%,成都、深圳等热门区域甚至出现轻医美机构饱和的态势,不管是大型连锁,还是小型医美机构,不停地连锁扩张,竞争非常激烈。


回到核心,只有改变高毛利以及高成本的困境,回到医疗本质,企业才能图大发展。


传统的医美盛行“个人英雄主义”,有一些灵活的老办法,接地气。资本方进行连锁化和品牌化操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与传统医美模式的文化冲突,这些难题,未来都需要去解决。



01

透明化,需要深度运营


以往医疗美容机构超过50%营销费用被渠道分摊,互联网进来之后,在流量规则的重新制定及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变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客,一个是患者教育,致力于最大程度的降低信息差,提高产业透明度。


医美APP已经涌现了众多知名平台,如新氧、更美、悦美、美呗等(排名不分先后),流量精准。2017年,新氧(D-1轮,4亿元)以及悦美(C轮,8000万元)均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医美APP平台主要通过内容+社区+电商或者预约转诊的形式聚拢用户,搭建B端机构、医生和C端客户沟通的桥梁,提高用户决策效率,也降低了机构的营销成本。研究国内样本的时候,我们也对比了国外的企业情况RealSelf,以做参照。


渠道多元化,已经是机构生存必备。医生和医美机构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互联网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考验深度运营能力。


医美本质上是带有医疗属性的服务业,利用信息差赚钱、把顾客当成待宰羔羊的机构,必然会被淘汰。



02

大型品牌连锁和精品机构,两种思路


除了莆田系医美,上市资本也重金进军医美,给医美老的游戏规则带来冲击,变革的时代将要来临。


单从最近5年的数据来看,医美市场呈爆发式增长,而且医美产业延展性很强,是可以渗透到生活美容和护肤品的市场。医美机构目前的主体依然是诊所为主,大型连锁并不多。


大型的医美连锁,拥有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强大的技术优势、学术研究和资源优势。小型的有特色的精品医美诊所,专注于某一类单品项目,比如专门做鼻整形等,或者是有名医集团加持。


这两种模式,借助一些高效率的运营方式,在各地市场已经能占到一定份额。不管未来连锁的模式是1+N(旗舰+门诊)还是合伙人模式,构建竞争壁垒,都非常考验内功。



大型的医美连锁,拥有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强大的技术优势、学术研究和资源优势。


小型的有特色的精品医美诊所,专注于某一类单品项目,比如专门做鼻整形等,或者是有名医集团加持。


这两种模式,借助一些高效率的运营方式,在各地市场已经能占到一定份额。不管未来连锁的模式是1+N(旗舰+门诊)还是合伙人模式,构建竞争壁垒,都非常考验内功。



03

轻医美局部市场饱和,混合经营明显

一些医美的细分市场同样有市场可挖,比如专注于抗衰、皮肤、身体年轻化和植发的轻医美机构。


医美与生美融合或转型,已经是有市场验证的成功模式。生美把握住流量的入口,但是转型医美则面临医疗技术缺失、运营和服务模式差异等现实困难。


另外,现在的消费者辨别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就连激烈竞争的上游器械耗材厂商,除了B端客户,还对C端用户进行知识普及和科普。生活美容的客人正在流失到医疗美容,用户更加在意求美的直接效果,甚至加入到咨询师阵营。


生美和医美的关系微妙,合作甜蜜期和业绩,瓶颈期越来越快到来。生美的品牌连锁扩张未来可预见的是,运营好的一般都是直营模式,而且是老板亲自参与到日常的运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