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会所|3年30家直营店,裂变背后是流量与业绩的碰撞

从专业美发转型到综合美容,从4年磨一店到3年30家直营店,让员工成为“美业合伙人”,唐军用裂变的速度诠释了“流行风向,时尚标杆”。他的目标是10年内在全国开1000家直营店,把美带给更多的人。

美业中国梦,科普万人行。近日,花子直播间走进上海,深入一线标杆会所,畅谈创业的酸甜苦辣,挖掘明星会所的管理秘诀。今天我们对话的这位是风向标美容美发创始人唐军。

从专业美发转型美容养生

自2001年第一家美发店起步,往后的10年间,唐军在上海陆陆续续地开了10多家连锁美发机构,发展得可谓是风生水起,但目光敏锐的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增加,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唐军发现,人们对美的需求重心已经从简单的穿衣打扮发生了转移,仅仅美发这种单一项目已经不能解决顾客的问题。

唐军认为,美是由内而外的,内在的健康才能够把外在的美展示得更真实。透过思考和调查,他发现未来“美容+美发+养生”的模式,一定会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于是在2010年,第一家风向标美容美发沙龙在张杨路1608号开业了。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唐军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员工和自己都是发型师出身,

对美容养生基本是零经验,技术与管理的制约,使门店的发展遭遇了瓶颈。

没有人天生会所有东西,唐军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字:学。他带着数十个员工辗转武汉等地,拜访同行、参加培训。

经过4年的悉心打磨,唐军的团队完全地成长起来,门店做大了,业绩做好了。2015年起,他又开始打造分店,凭借成熟的模式,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拓展了30家直营店。

把握客流与业绩的均衡

关于风向标的品项比重,唐军告诉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从客数的角度,美发占了80%的绝对大头,美容和养生只占了2成;但是从业绩角度,美发部仅占到40%,不及美容部的60%。

对于门店来说,只有更多的客人进门,得到更多顾客的认可,才可以做到持续发展,所以唐军对于两个板块都不敢松懈。美发本身就是传统业务,是门店吸粉的保证,把基础做好了,客户满意度高的话,他们就可能会同时考虑尝试美容、养生等其他项目。

简而言之,美发带来流量,美容带来业绩,有了流量才有业绩的转化。

在人员的部门分配方面,因为美发项目的服务频次较快,所以即使客流量大,也能做到两个部门的员工数量相对均衡。

让员工成为自己的“合伙人”

目前,风向标整个直营系统的员工数量已达到700余人,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队伍呢?唐军有自己的“秘诀”。

他组织建设了核心管理团队,用阶梯式的管理层层分级。公司的任务和要求直接发给店长和经理,再往下一级传达到每个员工。

对于店长和经理的培养,唐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学徒开始,完全零基础地培养,另一种则是招聘有经验、能力的员工,根据自己公司的战略要求和运作模式来作调整地培养。

如何保证直营系统内部的员工稳定性呢?唐军说:“人往高处走,如果公司做得很好,不仅可以吸引人来,也能留住人,而且,通过这帮人的成功案例,还会吸引到新的人。我们给员工更好的待遇,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晋升的空间,让员工能安心地站住脚跟。”

在风向标,当员工升为干部之后,就拥有配股权,成为股东之一。而且,在做得更好的情况下,还可能被升为店长或者区域经理,提高自己所占股份的比例。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机制下,合伙人既可以节约自己创业的启动资金,又可以积累经验,合作的直营店运营稳定,业绩也比较高。合伙人自己再招员工,新员工在公司统一管理培训后成长起来,然后一起再开更多的店。这就是唐军的风向标商业模式。

风向标的每位店长都有一本“店长日志”,上面记录了每天工作的9项内容,美容经理和美发经理也是如此。所有人都按照日志来进行自己的工作,严格遵守标准流程,所有人每天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一个企业要想做连锁,必须要标准化,不做标准化的模式是无法复制的。”唐军说。

10年内要开1000家直营店

风向标的slogan是“流行风向,时尚标杆”。按照唐军的计划,他要在10年内树立起1000个“标杆”。

“不同的行业在市场的占有率不一样,如果一个行业做得好的话,前三名都可以占到10%甚至更高。仅仅在上海,按这种比例来算,我们都可以开1000多家,但我觉得,可能我们这种服务行业做不到,但是在全国范围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

未来,他打算先把上海的市场做好,再把直营店开到外地。目前,风向标已经在北京布点,他会根据市场反应,加快在全国一线城市布点的同时,也试探二三线城市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