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深圳国际大健康美丽产业博览会主办,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养颜产业分会协办,乐美达生物赞助支持,《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战略支持的“首届轻医美发展论坛”,已经圆满落幕。
以下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赖维教授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来到轻医美论坛跟大家做交流。我分享的主题是《敏感性皮肤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化妆品研发思路》。
要真正了解化妆品行业真实的含义,一个需要具备皮肤病知识,一个需要具备化妆品法规的知识。(对)企业来讲,产品还是不够的,正确认识化妆品研发非常重要,从概念起源,到正确认识它,接着是研发思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敏感性肌肤起源70年代,当时的化妆品企业人员,包括医生,他们发现有些产品,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功效产品出现,人们的皮肤开始敏感,但是没有明显的皮肤病,但它就是不舒服,所以定义是敏感性皮肤。
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是Albert Kligman,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他更多是一个融合,他自己也有公司,他自己也会生产产品,他不仅是从皮肤科角度去考虑问题,从法规的角度,站在这个方面去考虑。就是一个病人自我诊断的,或者在座每个人,自己说自己敏感的情况,然后典型不患有明显的各种刺激症状或者其他表现的情况,敏感肌开始是这样的概念,但是后面定义有很大的拓展,这是敏感性皮肤来源是这样一个情况。
敏感性肌肤的认知,首先清楚它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它是由化妆品行业和一些美容皮肤科医生在化妆品使用者中发现,受限于当时医学科学知识的所限。看到这里好像没有症状,没有红斑之类,好像说皮炎也不够标准,因为当时医学科学没有到这个程度,定义拘泥于化妆品行业的专业背景及化妆品管理法规的限制,化妆品企业人员不是皮肤科医生,他不知道是皮肤病,他知道敏感,有些法规讲皮肤问题可以,所以觉得是皮肤问题,但是你知道问题出现肯定有它的原因,这个很好理解。目前对皮肤病的定义,现在有越来越多到,只有刺激主观的症状,客观看到红斑、干燥,觉得就是敏感性肌肤。这是化妆品行业针对皮肤敏感这种临床现象,从化妆品法规的角度出发,形成的一种描述皮肤问题的术语及产品开发、营销的标准。
化妆品行业的认识主要存在这个发现,其实来讲,国内皮肤科相对于敏感性皮肤的认知是从化妆品行业传进来的,第一个就是雅漾,还有欧莱雅,雅漾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皮肤科去做宣传,然后怎么处理。皮肤科医生不知道化妆品行业和医学的区别,就一直说敏感性肌肤,现在听很多美容科医生,更多做医美的不讲这个,其实不了解的情况,经常很多吃了不好,吃了越糟糕的情况,其实是真的没有了解。希望来讲,企业也是一样,不了解的东西,在产品方面会走一些错误的方向。
其实来讲有一个常识性问题,我经常跟同行去讲一个道理,有皮肤或躯体的各种症状或不适,不舒服就是有病,皮肤出现任何问题从医学来讲就是病,没有病你就是健康的,有雀斑、黄褐斑,皮肤有痘痘,也有别的皮肤病。皮肤医生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病人,没有一个科室是可以这样讲,就只有皮肤科医生可以这样讲,包括在座每个人,每个人都会出现皮肤病,没有人的皮肤可以完美,可能你这段时间完美了,可能你另一段时间是不完美的。作为疾病的一种或多种表现,作为医生必须他就其疾病的根本属性,找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用产品,比如说用一些含有果酸的产品,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皮肤敏感,我们叫做慢性、累计性的,一般来讲,但是发现来讲,有些是慢慢来的,慢慢把角质层变薄、破坏了,然后它会出现慢性累计,就是一个月或者两三月会出现的,大多数医生来讲,这是过度的清洗,其实不管怎么样,在病的程度来讲都是慢性毒性性的,每一个症状都有它病的疾病。
敏感性皮肤来讲,病人资料不是医生去诊断,很多是通过问卷,比如说调查公司的人拿到街上去问,有些是打电话去问,都是问出来的,是我诊断的,而不是医生给你诊断的。例如广州(这方面)很多调研,实际上都是问卷调查。不是说一个个人去看(医生)的,就有很多不准确性在里面。明明有这样那样的皮肤病,他其实不知道。
敏感性皮肤的病因是什么,比如说吃糖,实际上它是有不同病因,一种是产品直接引起的,有刺激性产品,有刺激性成分,用起来可以引起;一种是产品过敏,比如说羊毛脂,过去认为是很好的高档的化妆品的成分,后来发现羊毛脂有很多问题,有些人就会避免使用羊毛脂的情况;有些是疾病本身引起的,很多皮肤病就有皮肤敏感的表现,如玫瑰痤疮,用一些稍微刺激性的产品都会有反应,所以你假如不知道是你的产品出问题,经常我们接到一些投诉的人,不是因为皮肤敏感,是因为你前段疾病玫瑰痤疮,你用水洗都会敏感的,不是说别人产品不好,就是你没有皮肤病的基础上会出现的。
另外是疾病本身引起的,皮肤病本身就会引起一些表现。我的皮质没问题,只是有红斑、红血丝,另外是有些女性月经出现小的问题,会痒。还有一种是特点非常明显,受到一点刺激就不行。脂溢性皮炎,有一些伴随比较多的,脂溢性皮炎也是已经敏感的。痤疮、痘痘皮肤也会比较敏感,痘痘也会有皮肤的破损情况,还有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就是遗传过敏,比如说香精香料,还有防腐剂过敏,遇到一些稍微刺激的物质就会非常敏感,所以这是常见的情况。比如说过敏性鼻炎的人,你要考虑这个问题,还有你脖子身上容易痒的,还有容易打喷嚏的,这些问题都是疾病。
敏感性皮肤有皮肤干燥等不同敏感表现,不同人其实有不同病,这是多种原因,而不是单一原因。不是说少刺激就行了,我不刺激但是是过敏起来的,你要避免过敏的场合。
所以,敏感性皮肤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表现。要在明确和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敏感性皮肤相关化妆品的研究思路,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只是讲出同行我们做的一个参考。
总的原则来讲,敏感性皮肤的远近有发病机制有多种,我就不讲了,很难针对每个病因去讲相应产品,针对敏感性皮肤的研发,首先要对敏感性皮肤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其疾病的本质,与皮肤科医生一道做好基于敏感性皮肤的疾病本质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敏感性皮肤设计相应的产品,产品配方设计方面,要找出敏感性皮肤共同特点、机制,有的放矢,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例如,雅漾是对敏感性皮肤的第一产品,我们见到不少人,有的人用雅漾,有的人不用雅漾,所以不可能一款产品可以解决面部肌肤所有的问题。
解决方案建议来讲,要将人群重新定义和分类,以有经验,观点正确的皮肤科医生参与的分类方法为主,基于引起敏感性皮肤这组皮肤症状的各种相关皮肤病,区分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的疾病,区分过敏反应和非过敏反应两种机制。将疾病问题转化为符合法规,化妆品标签(标识绑定)的问题皮肤描述,一型敏感性皮肤,是过敏体制,对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引起,比如说对羊毛脂、某种香精,某种防腐剂过敏。二型敏感性皮肤,非过敏体制,但皮肤耐受性差,由产品刺激引起的,稍微有点刺激就不行。三型敏感皮肤。同时又过敏体质,同时耐受性差。比如说刚刚说特异性鼻炎是遗传性过敏性鼻炎,对某些东西过敏,有些病是本身的病,是一个蛋白的分杈,所以它可能对很多物质耐受性差,这两个加在一起,既有过敏因素在里面,又耐受性差,一点刺激都受不了。所以我觉得敏感性皮肤可以分为三大类,三大类是不同处理的情况。一型是皮肤耐受性并不差,只是对某种/几种成分过敏,只需要避免使用含有国民成分的产品就可以,使用实验就是耳后、腋窝等处试用,连续3到7天,证明产品部过敏时可以正常使用。二型是耐受性差,它不是过敏,是刺激引起,是皮肤耐受性差,但不是对某种/几种成分过敏,只需要避免使用成分简单、温和无刺激的产品。三型既要避免过敏成分,也要避免刺激成分,因为它两种因素都有,两种方法来做,可以做耳后测试,也要配方简单,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产品销售方面一定要教会消费者正确去测试服务,有些可能不是你产品问题,但是责任归到你产品上。
研发思路我想有共同特点,容易皮肤干燥、脱屑,敏感,很容易受刺激或者出现过敏,灼热、灼痛、刺痛、瘙痒、紧绷感等,面部易潮红或伴有红血丝,部分有炎症丘疹或小脓疱。有炎症的要一起抗炎。对清洁保湿产品又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要综合考虑,但是要符合整体需求,不能就一个清洁,其他不能修复,因为他是每天都要清洗、保湿、防晒、抗痘、抗皱,这类人配方的成本不一样,要满足他的需求。这个可以分为三类产品,一类是针对过敏体质,一类针对非过敏体质。
不论哪一类产品,研发过程中针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临床实验很重要,做敏感性人群临床实验时,一定要区分出具体每个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引起皮肤敏感的原因就是疾病,日常各种相关皮肤问题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一个总结,敏感性皮肤是一类问题皮肤状况,医学上是由多种不同疾病导致的,不是单一的表现一个问题而已,比如说堵车就是敏感性肌肤,有修复,有人闹事,都有,要找出原因,不是说堵塞就是一个情况。敏感性皮肤虽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不同类型的敏感性皮肤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所以处理也是不同的,温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保湿产品是治疗的基础,还要兼顾敏感性皮肤人群防晒、抗痘、美白、抗衰等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敏感性人群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还有一点,我也是想提醒大家,抗炎成分我们要注意,疾病有激素依赖性体验,痤疮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年轻人用,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大品牌的,有些看成分就去用了,就用的是类激素的。今天就交流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