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宏杰
封面设计 & 责编 | 亚飞
第 3446 篇深度好文:2709 字 | 5 分钟阅读
精选笔记•思维方式
本文优质度:★★★★ 口感:北京烤鸭
笔记君说:
晚清四大名臣中出名的笨的人,曾国藩为什么是成就最大的?
现在的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越好,甚至不择手段,但曾国藩有着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在曾国藩看来,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一、从六次落榜到进士及第:
付出的努力,不亚于99%的人
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第六次院试再次落榜。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曾国藩认识到自己虽然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大脑。
如何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用力并不意味着用蛮力。曾国藩把自己的文章和模范试卷反复对比,总结出自己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大局观和整体气势。
通过苦苦反思,学了十六年没有学通的曾国藩,感觉打通了关节,领悟了写文章的方法,一举考中秀才,老曾家终于扬眉吐气了!
掌握了考试诀窍的曾国藩,写应试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后一考即中,顺利通过乡试考取举人以及占人口总人数0.000048%的进士(请注意,小数点后有四个零,就是说,百万分之零点四八,比我们说的“万里挑一”概率还小),然后进入翰林院。
曾国藩发现虽然自己比较笨,但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底下就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
二、非官非富,跃升四级:
持续自律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进入翰林院,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官运亨通。
翰林之中,成功者叫“红翰林”,可能成为“天子近臣”,失败者,叫“黑翰林”,可能几十年都窝在翰林院了,或者外放随便一个地方官了事。
是红是黑,主要靠什么?还是考试。
翰林大考是不定时的,每次都是突然袭击,临时通知,考试成绩直接决定命运,不是说你不想升官就行了。
考得不好的,可能降级、罚俸,甚至罢官。因此,很多翰林们突然听到要大考,都会吓得魂飞魄散。
曾国藩到京后两年就赶上了第一次翰林大考,参加考试的一共127 人,有三人托病,不敢进考场,有一人打小抄,被清除出场,气氛非常紧张。
出了考场,曾国藩发现自己作文里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有一个典用错了,当天晚上彻夜难眠。
然而,三天后,大榜公布,曾国藩在一百多人中,考了第六名。他的作文文气贯通,说理透彻,文中的错误,主考官和皇帝都没有看出来。
第二天,道光皇帝亲自召见,升他为翰林院侍讲,一下子升了四级,刷新了湖南人在清朝的升官纪录。
出身普通,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为人笨拙,不善机变,土里土气的曾国藩为何能在官场如此春风得意?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曾国藩曾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标准,比如每天早上起来写半个时辰的字(因为考试时书法好坏,是翰林大考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坚持写日记等等。
曾国藩每天都在为考试做着准备,所以对考试的准备比很多人都充分。
三、曾国藩一生的秘诀,
都在“尚拙”二字
曾国藩还有一个近乎“自虐”的习惯: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不懂的地方,走路在学,晚上睡觉躺床上在学,一定要学会才罢休。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曾国藩小时候的笑话:
有一天,小偷潜入他家,准备等这家人都睡着后偷东西。结果小偷在房梁上睡了两觉了,曾国藩还在那儿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后来,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的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个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说着,从头背到尾。
然后,一甩门,扬长而去。
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说明了两件事:一个是曾国藩确实很用功,另一个是曾国藩确实很笨。
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令曾国藩的身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从而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基础打得牢,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在同时代的大人物当中,曾国藩是最笨的一个。左宗棠曾多次毫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儒缓”。
但同时代的那些大人物当中,曾国藩取得的成就却是最大的,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左宗棠、李鸿章远远不如他,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的“笨拙”精神。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尚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也是他常向人谈及的道理。作为一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的好处:
1.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2. 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3.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道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他的胸襟可以扩展十倍,他的见识可以高明十倍,他的气质可以纯净十倍,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四、右眼失明,
把自己逼到生命最后一刻
晚年的曾国藩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不好,但他还是每天处理完公事后读一点儿书。有时候眼睛实在太疼了,就闭目默诵。
即便老病缠身,脚部浮肿已经蔓延到了膝盖以上,他还是坚持历时两个月把水陆各军巡阅一遍,回到南京后第六天就因腹泻甚至拉在了裤子上,然而他仍然每日照常工作,把自己逼到极限,也让自己的生命终于抵达了终点。
面对死亡,曾国藩毫不畏惧,即便病到中风,也丝毫没有打乱自己的日程,清理文件、接见客人,病到头脑昏迷,好久说不出话,幕僚们劝他请病假,他还是坚持不请。
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去世的前一天,曾国藩还在日记中写道:
“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围棋二局。至上房一坐。又阅理学宗传。中饭后阅本日文件。李绂生来一坐。屡次小睡。核科房批稿簿。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起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
可以说,曾国藩为了这个国家,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