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医疗服务领域,可以分为基础医疗(或疾病医疗)和消费医疗。
基础医疗常见流程是:挂号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 复查。其中检查的方式非常丰富,例如血液、肝功、核磁、B超、CT等,既可以让诊断更加精确,又能在治疗后用于复查对比。而消费医疗里的代表医美,常见流程是:预约 → 咨询 → 治疗(外科手术前会做检查)→ 复查,其中咨询环节大体等于是“检查(美学设计)和诊断(方案制定)”。
咨询环节,目前已有不少工具可用(例如:客户对比照、皮肤检测仪、拍照PS、尺规测量、纸上手绘等),然而更常见情况是:咨询师和消费者口头说,二者围绕说的东西分别理解,共同去想象该消费者手术前后的样子。既然是想象,二者就会出现偏差,就可能造成不满。
那么,医美的美学设计和方案制定,为什么有工具不用?现有工具有哪些创新可能?消费者和咨询师/医生,能不能对着消费者本人的数据/图像做更精准沟通?上海影子智能科技公司研发的“美际Mirage3D人脸诊断与美学设计系统”是一次探索。美观君采访到上海影子CEO张德峰,详细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
文 /《美业观察》 杨子莺 发自成都
做系统的初衷
▷ “按照我对医疗的理解,医疗应该是个高精准、高标准化的行业。”受到皮肤检测仪启发,张德峰开始思考:为什么皮肤检测有仪器,面部优缺点检测还只靠人眼?为什么风险更高的手术,求美者对术后效果的预测,只能靠咨询师口头描述和想象?
▷ 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医院的术后效果预览设备很少,国外有,做得也并不好用,汉化也不好。所以我们一定有机会。”
▷ 发现了市场前景,还得考虑自身能力。
▷ 此前,上海影子团队是做3D虚拟试衣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发现模拟真人身材容易,模拟真人人脸却很难。于是团队在3D人脸合成和精细化编辑方面花了很大功夫研究,有了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那么,对人脸模拟需求强烈的行业是什么?医美行业是其中之一。
▷ 可以说,上海影子团队的技术储备与他们观察到的市场需求一拍即合,于是团队2016年8月切入医美行业。
上海影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德峰
▷ 美际3D系统是一套由扫描端、咨询端、设计端、微信端、管理后台5个部分组成的人脸诊断与美学设计系统:一台仪器用于扫描人脸,一套软件用于分析人脸并提供整形美学设计和方案制定,而且扫描出的人脸和美学设计出的人脸都是3D的。
▷ 举个例子,马女士来到医美机构,想做个好看的鼻子。
▷ 一般流程是:咨询师与马女士详细沟通需求 → 介绍鼻整形手术方法 → 描述术后效果 → 推荐医生。以上流程由咨询师当面口头完成。
▷ 如果配合该系统,咨询流程变成:为马女士做3D扫描 → 系统自动诊断马女士面部优缺点,咨询师加以分析讲解 → 系统提供相应美学设计和手术方案建议,咨询师加以分析讲解 → 打印设计图推荐医生面诊。以上流程由咨询师+系统完成,马女士可以直观看到自己术前术后3D对比图。
3D人脸模型
应需而变,产品迭代三部曲
▷ 进入医美行业的上海影子,直击“效果沟通全凭咨询师一张嘴”的问题,认为如果能做出一款智能化程度高、成本又低的呈现术后效果的产品,应该能在行业普及。于是他们首先做了一款基于电脑的手术模拟设计软件,通过呈现术后效果,来指导求美者和医生的手术要求。
▷ 但是问题很快来了,医院对这款产品的需求并不高。
▷ 为什么?
▷ 第一,咨询师使用门槛高。一方面,高级咨询师开单能力强,不需要借助此类产品就能促成交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使用原动力。另一方面,普通咨询师仅靠展示术后效果并不能提高交易率,他们还缺乏分析相貌优缺点的能力。第二,模拟效果对医生提出了高要求,如何保证模拟效果能够在手术中真正实现,成为医院的顾虑。
▷ 上海影子团队意识到:该产品不应该是设计给高手用的,应该定位普通咨询师。于是他们进行了产品迭代,把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所使用的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等相貌分析方法加入到软件中,降低软件使用难度。
▷ 迭代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这些相貌分析常用标准,在基本全是理工科技术背景出身的上海影子团队看来,有些比较模糊,有些非常刻板,能说清楚并且能实用的标准没几个。因此他们用理工科的技术思维,对咨询师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追问:这些标准到底是哪里来的,有什么理论依据?人们做整形是不是只有变漂亮这一种目的?用AI来实现高维度的诊断和手术可实施的自动设计是不是可以实现的?
▷ 于是他们又在产品中加入了关于相貌本身、相貌认知的研究,形成了现在的美际3D系统。
上海影子团队
美,是可标准化的吗?
▷ 一个系统能给人诊断美丑?能给出美学设计和方案制定建议?能做到吗?
▷ 张德峰介绍,美具有主观性,可能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关于人如何认知美,是有一定规律和标准的。大脑神经学科中有一个分支叫“相貌认知”,在我国学术领域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国际上很多知名学府已经做了深入研究,有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
▷ 例如,研究发现在相貌认知上,人们会认为同一种人种中的“平均人脸”是好看的,因为平均人脸具有最丰富的基因片段。
▷ 美际3D系统基于大脑神经学中的“相貌认知”理论,结合医疗与艺术领域的多年实践经验,建立起了一套相貌认知的四层判断模型:健康模型(美丽判断)、气质模型(性格判断)、偏差模型、缺陷模型。根据人工智能与三维技术对相貌的标准测量值,给出相貌的判断结果。
美际3D系统诊断截图
▷ 拿偏差模型举例,系统中预设了一张中国人认为好看的“平均人脸”,这张平均人脸有一个理想范围,有36个考察参数,如果一个人的36个参数平局值在平均人脸理想范围内,这个人看上去就是好看的,只是带给人的气质感觉会有区别,比如上庭又长又饱满的人,会给人感觉很聪明。
▷ 也正因为人脸只要在理想范围内都会被认知为美,所以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美。因此系统在美学设计和方案制定上,试图结合顾客的身份、环境、诉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给出建议,让求美者在保持自身辨识度和符合身份诉求的基础上变美。
系统操作方式
▷ 如开篇所说,产品分为5个部分:扫描端、咨询端、设计端、微信端、管理后台。5个部分一般组合使用,但在某些场景,也可省略部分环节。
扫描端
▷ 用以采集求美者的3D人脸数据。根据场景研究,首次提出了人脸扫描与相貌咨询的分离,就如同传统医疗中,验血采样和血液分析是在不同场景下完成的一样。大大降低了求美者的等待时间,提升了扫描端的使用效率。
扫描
咨询端
▷ 智能诊断求美者的相貌优缺点,降低使用门槛。
诊断
设计端
▷ 为求美者做术前3D设计,模拟术后效果。运用了生物力学知识,让设计方案在手术可实现范围内。形象化提升求美者的感知,促进求美者的决策。
术前术后效果对比
微信端
▷ 求美者可以获得一份自己的颜值分析报告,同时关注了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加强了求美者与医院的沟通渠道,方便求美者获取更多的相貌、医美知识,增强对医院的了解。
管理后台
▷ 管理以上4个端口的使用权限,并且了解各设备的使用情况,以数据为基础,增强医院的运营效率。
▷ 根据以上5个部分的组合使用,总结起来可达到4个效果:(1)补充员工的专业能力;(2)“科技感”产品能获得求美者注意,提高关注度;(3)高清展示消费者本人的相貌问题与术后效果,提高沟通准确率;(4)将咨询设计环节部分数字化,便于医院复盘和挖掘新需求。
▷ 据介绍,美际3D目前主要应用于院内促交易和院外拓客。据透露,合作商家之一的星和医美上海长宁店,使用该设备在商场内开展拓客活动,第一天获取客户信息186条,到店客户24位;第二天获取客户207条,到店客户56位。平均转化率高达20%。
▷ 未来两年内,美际3D计划可以做到根据一些形容词描述,比如“我想要亲和力强一些”“高冷一些”,就自动做出手术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希望达到30%的市场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