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你了解吗?

皮肤的构造



皮肤的重量和厚度:约占体重5%-15%,总面积是1.5-2平方米。厚度是0.5-4mm


皮肤的组成:主要有水、蛋白质、脂肪酸、无机盐等。


水分:约占50%-70%、皮肤越往深层,水的含量越高。


蛋白质:约占25%提供给皮肤充足的氨基酸,弹力素,纤维蛋白


脂肪酸和无机盐:约占3%


皮肤的结构



皮肤有外至内可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表皮层

0.07-2mm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


表皮由外往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共需28天)


(1)角质层:由4-8层平扁无核角化死细胞构成,排列紧密


作用:具有抗磨性,防止体外的水分,化学物质及微生物进入体内,吸收一定的紫外线,起到保护作用。角质层厚薄对人体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的影响,越厚肤色越深,皮肤吸收能力越差。


(2)透明层:此层仅存于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由此2-3层扁增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


作用:防止体内、体外的水透过,可起到保护作用。


(3)颗粒层:由2-4层菱形细胞构成。


作用: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防止体内、体外的水机有害物质渗入。(两种)


障壁层:颗粒层近表皮部分,常温下呈封闭状态,防止水分流失和细菌感染,遇高温时,破裂吸收营养。


晶样角质:颗粒层细胞内晶样颗粒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遇到盐、碱或阳光可破损原有的功能,选择护肤品:PH值弱酸性


(4)棘层: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由4-8层带刺的多角形细胞构成,

作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各种刺激。


(5)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色素细胞构成。


a 基底细胞:呈圆柱状,单层排列

作用:基底细胞有分裂繁殖的能力,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


b 色素细胞:呈树枝状

作用:分泌色素颗粒,吸收紫外线射入体内。

真皮层

是表皮的10倍。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核基质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腺体,立毛肌等。


(1)纤维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a 胶原纤维:具伸缩性,起抗牵拉的作用,使皮肤有柔韧性(主要成分胶原蛋白)


b 弹力纤维:可使牵拉的胶原纤维恢复原形,使皮肤有弹性(成分:弹力纤维)


c 网状纤维:属未成熟的胶原纤维,主要存在于血管腺体,神经周围具有伸缩性


(2)真皮的细胞:分为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两种。


a 纤维细胞可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


b 组织细胞可吞噬,清除体内的细菌,异物,具有免疫能力。


(3)真皮层可分为两层:上乳头层和下层网状层。


乳头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及皮肤的附属器和淋巴液。


当皮肤划深及真皮层时,会产生疼痛感,皮肤会出血。创伤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伤愈后会留疤。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是真皮层的5倍。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小动脉,小静脉,淋巴管、神经网。


功能:促暖防寒,贮藏能量缓冲外力,保护内部组织器官。

皮肤的功能



1、保护功能


①防御机械性刺激(冲,撞,挤,压等);


②防御物理性刺激(冷,热等);


③防御化学性刺激(酸,碱等);


④防御生物性刺激(微生物,寄生虫)。


2、调节体温功能


①通过血管调节;


②通过汗腺的排放调节。


3、感觉功能

触觉,痛觉,热觉,冷觉及压力觉。


4、分泌与排泄功能

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分泌油脂可滋润保护皮肤;


影响分泌的因素:


内分泌:雄性激素及肾上腺素可使皮脂腺腺体肥大,分泌功能增加;


温度:气温越高,分泌越多;


湿度:湿度越高,分泌越多;


年龄:青春期分泌高,儿童及老人分泌低;


饮食:油腻及刺激性的食物可刺激分泌。


5、呼吸功能

通过毛孔,汗孔进行呼吸,呼吸量占肺的1%。


6、吸收功能

选择性的吸收营养物质。


吸收途径:①毛孔和汗孔;②细胞间隙;③细胞膜直接渗透;


吸收能力:脂溶性物质最易吸收;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脂溶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影响因素:①角质层的厚薄;②皮肤的含水量;③毛孔的开放状态;④局部皮肤的温度。


7、新陈代谢功能

脂肪和水可为机体提供能量以供给皮肤新陈代谢需要。晚10点到凌晨2点最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