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一点一滴做出来

谨以此文献给一位老者

保护企业就是保护人民的饭碗保护人民的饭碗就是保护人民

创业20余年,我见证了中国营商环境这10年的巨大改变,感谢一位老者在营商环境改革上付出的心血,感谢这位老者力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10年民营企业从1000多万家翻到了4000多万,创造了上亿的新就业岗位,感谢这位老者为保护人民的饭碗所做的努力,相信这个精神会在未来十年继续被发扬光大!

――――――――――――――

前言:

这篇文章算是《信心是最大的资产》后续篇,主要说得是补齐部委短板,实现营商环境的再提升

党中央国务院无疑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各地党政一把手也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所以,这十年营商环境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然而为什么营商环境却总还是或多或少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认为现阶段的主要短板是在各部委以及省直辖市级别的厅局,区县这一级更多的是执行问题,而对于他们的执行问题监督不力本身也是部委和省直辖市厅局的问题。

正文:

最近宏观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讲话,确实让大家信心大大提升

年前朋友们给了我新的外号 – “信心哥”

因为我写得那篇文章《信心是最大的资产》… …

那些天朋友圈留言很有意思:

  • 当文章在网上疯传5个小时后,腾讯把文章删了

于是朋友留言:“信心哥,你还有信心吗?“

  • 被删2、3个小时候文章又莫名其妙地恢复了

于是朋友圈又有人留言:“信心哥,你信心又回来了?“

  • 又过了5个小时,文章可以看但被禁止转发

朋友圈有人留言:“信心哥,你的信心又没了吧?”

  • 又过了两天,文章又可以正常转发了

朋友圈有人留言:“看样子信心永远是起起伏伏…”

没错,信心确实是有起伏,但是这篇文章还是受到了许多重视,大家也看到央媒也开始天天喊重建信心,国家也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坚持不动摇......

最近宏观上我们大家的信心确实增强了许多。

宏观信心到微观落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企业关心的是落地的事,信心是靠政策扎实落地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我在《信心是最大的资产》写得都只是宏观上的事情,属于老百姓瞎操心这种。

那么,我,一个做酒店的、做KTV的小老板,内心每天最关心的什么?

我不知道别的企业怎样,反正我们关心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 窗口办证照的人一直在拖也不说原因,到底谁在为难我们,有没有认识的人能说得上话?

  • 又要开大会了,今年会不会又有“临时工“让我们主动写“设备维护“,主动停业来保护会议安全?

  • 国家说要发展夜经济,某些部委的管理条例却说还是到两点停止营业,我们是不是得罪哪个爷,要不人半夜两点不睡觉来赶客人?

  • 钱也投了,工程也结束了,区里让不让做突然不知道了,都是坊间谣传说区领导口头说不让批,可是却没有任何纸头的东西,我们敢不敢到法院去告不作为呢?

… …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讨论宏观政策只是这些做企业的茶余饭后显示自己有分析高度的聊天,分析结果只能让大家或者喜或者忧,然后散了各回各家,睡一觉起来明天该干什么还要干什么;其实无论是在西方市场经济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企业,对于宏观只能接受现实这一个选择。

别看做企业的天天关心着国家大事,他们内心也知道对于宏观只是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现实,每天让他们头疼的都是些微观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所以,做为《信心是最大的资产》后续篇,我决定写点做企业实际关心的营商环境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并提出一个想法,反正我的观点是:信心是靠各部门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不是靠喊出来的。

  • 一. 当前营商环境的短板主要在各部委、省及直辖市厅局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 习总书记在2018年11月5日中国进口博览会上的主旨演讲,参见光明网:       《【学习时刻|金句】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https://m.gmw.cn/baijia/2022-04/01/35629009.html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次“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参见新华社客户端:《李克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512744808950710&wfr=spider&for=pc

党中央国务院无疑是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各地党政一把手也把营商环境做为重要工作来抓。所以,这十年营商环境提升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然而为什么营商环境却总还是或多或少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认为现阶段的主要短板在各部委,因为宏观政策由他们制定,其次短板是省直辖市的厅局,他们有些对于部委宏观政策的解读和扩展权,区县这一级更多的是执行问题,而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执行问题监督不力也是部委和省直辖市厅局的问题。

二. 一些部委在营商环境上存在的七个问题。

我一共总结了部委在营商环境上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光说问题没感觉,就这七个方面的问题我举例说明一下。

  1. 1. 一头急,一头不着急:党中央、国务院着急,各部委不急;地方党政一把手着急,委办厅局不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程度是无容置疑的事情,地方党政一把手着急抓营商环境大家也看得到,至少我看到北京市党政一把手一直很重视,我们注册地江西瑞昌市的党政一把手几乎把招商引资和搞好营商环境当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

然而这些年我却一直经历着党政一把手着急,部委、委办局不急的事情。拿眼前我做得”魅KTV”项目做例子:

工程抓紧2个月结束,办证顺利也得3个月,不顺利半年以上

住建审图(由网上递交):3周

住建施工许可证:2周

住建验收及发放意见书文件:2周

消防开业检查及发放文件:2周

文旅局检查及发证:2周

特行备案:1周

2个月工程,3个月审批能拿到证开业算是很顺利的情况,有一些部门内部默认规矩就是没人能一次通过,所以,平均起来基本是2个月工程4到5个月审批。

更奇怪的是以前消防审图都是由消防部门做的,顺利的话一周就下来了,到了住建后怎么就变成了5周?

国务院三令五申取消前置,现在虽然不叫前置审批了,但是为什么还串行审批?文旅审批为什么要等消防?公安特行备案为什么要等文旅?

相信这些行政审批部门不着急的审批问题在其他行业也可能存在,例如我经历过的酒店行业的特行证也必需等消防……

2个月的工程3个月的审批,我们着急,这些制定审批制度的部委、负责执行的委办局似乎真的不着急。

营商环境抓了十年,行政审批中的前置审批也抓了十年,可是有些部门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前置串行审批,真像是一觉睡十年,醒来还一样!

难道他们是不知道缩短审批时间的意义?

我给他们算个帐:

魅KTV加上在建工程有350多家,一家店平均15位员工,也就是说他们的审批速度会影响到5250人,350家店。

如果,他们审批能缩短到一个月,就意味者5250人能够早就业2个月,能早发出10500个月的工资,企业也能够多700个月的收入,我们能给国家多交700个月的税。

更有意思的是:在各方呼吁下文旅部去年取消了将消防做为前置审批的要求,然而全国各地依然将消防做为前置审批,没有一个地区执行的。

客观地说,有的前置审批确实是没有道理的,例如,为什么文旅要等消防,公安特行备案要等文委?消防检查为什么要等住建?

2. 各部委滞后的管理政策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新的产品、商业模式的出现导致管理上出现真空是必然,但是不应该出现谁都不想出头管,结果撑死大胆的饿死胆小守法的。

说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体会得到的例子,我每天早上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冬天的北京冷得要死,胆大的家长开着带空调的四轮“老头乐”在警车眼皮子底下走,更有胆大的白天直接在北京的快速路上跑。

结果是撑死胆大的做“老头乐”的企业,小牛这些正规企业只能老老实实做能上牌照的两轮电动车。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合法就禁止生产,这种黏黏糊糊的到底是什么个意思?这玩意儿的生产和销售到底归哪个部门管?

说完“老头乐“项目回过头来说些高大上的项目,从最早的支付宝,到后来的滴滴打车,如果回到那个时间节点看哪个不违法?

支付宝属于非金融机构干了金融机构支付的事;

滴滴打车根本就是没有运营证,就是黑车;

P2P就更是非法集资;

结果就成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些部委的态度黏黏糊糊,造成像互联网约车这种提高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模式在当年也没有个身份,当年是默许运营,却动不动在机场就查。

在高科技领域包括AI领域美帝国主义在卡我们的脖子,除了人脸识别那种涉及隐私的东西我们AI做得还可以,剩下那些骗国家补贴的号称做AI的哪个敢站出来说自己有真东西?现在ChatGPT出来又面临同样的问题,到底国家是让做还是不让做?再等下去我们如何缩短AI方面与人家的差距?

总之,新的东西出来没有相关管理政策完全正常,但是至少要尽快指定属于那些部门管理,哪怕出台个临时的管理意见也是个定心丸啊。

3. 各部委到地方委办局双脱节

部委政策制定脱离实际基层实操,政策与实际脱节;各省直辖市厅局细化、执行与部委政策脱节

国家各部委直接涉及的行政审批应该都是大项目,搞些论证和专家研讨什么的审个一年半载也正常,因此,他们没有机会面对中小企业这类简单小项目的实际审批情况,制定的政策就脱离实际。

举个发改委的例子吧,外商投资要发改委批,外商投资企业里面有可能涉及做ODI审批,发改委规定的是要到出资多的要做ODI的出资方所属地的发改委审批,这些东西实际大都是被投资企业在跑,为什么就不能在被投企业所属地的发改委去跑?你们发改委不是全国一家联网的吗?

我们的企业注册在江西瑞昌,国际大的机构给我们投资了,结果是我们要跑到大的出资方所在的厦门发改委去跑,这不是折腾我们吗?那可是疫情期间啊,在江西跑完了商委,又要等疫情好一点跑厦门的发改委,一个简单的不涉及国家禁止行业的外商投资的项目跑审批跑了大半年。

刚才的例子说得是国家部委制定政策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的例子。

反过来再举一个地方委办局执行与部委政策脱节的例子。

文旅部去年10月份下文,取消文旅审批要求的消防前置审批,而到今天为止全国各地文委没有一处执行的,

如果说这个地方不执行只是让我多浪费两周时间拿到许可证我也忍了,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例子,一个能让直接你没法开业的例子。

国家去年规定外商投资可以做KTV行业,但是必须在省级文旅厅省批,我们也正好完成了外商投资,于是我们在全国新开的KTV都开始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分公司注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注册成内资分公司的形式。

山东、广东省的文旅厅都很顺利,结果到了北京文旅局的窗口就是不行,我们拿出国家部委的文件没用,我们告诉他们山东没问题,他们还是一句话这里不行。

于是我们要他们拿出不给审批的文,窗口直接告诉我们没有。最终只给了一条路,重新把公司改成子公司再来审批,于是我们改了,结果却是从工商注册到消防建审开始所有的都必须重来一遍,我搞不懂,我就把分公司改成子公司,一个完工的项目为什么要从建审开始全部重来一遍?换句话说,又加3个月,而子公司属于内资企业,最后还是回到区里文旅局去审批,2个月工程,半年审批都拿不下来,太大的讽刺!早知道我就直接注册内资分公司在区里审批了,出个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政策地方又不执行,效果确实相反,搞什么搞?3个月损失几百万,员工多等三个月才招聘上班拿工资。

我们怕了,也学乖了,在上海普陀区的一家店我们已经注册成了外资分公司,完工了,市里文旅局没说能批也没说不能批,工程完了搞得我们消防验收什么都不敢做,免得改注册成内资什么都要全部重来一次。

我还有个想不明白,为什么这种脱节也分禁止和开放两类?国家部委说禁止什么事情的时候各省直辖市厅局比兔子跑得还快,而当国家部委说开放什么东西得时候却有些地方委办局跑得比乌龟还慢?我不知道每年营商环境回头看的时候你们的报告是怎么写的?

4. 部委之间、委办局之间目标互相冲突

商务部门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招商引资,因此他们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我们引入外资的过程地方商务局从县、市到省里一路绿灯,甚至县一级商务全程陪同到省里,我们真是感到效率。

然而,涉及外商投资审批的发改部门却是不同的目标,哪怕你不是国家禁止目录里的行业,他们都会像防贼一样思考问题,结果变成商务局的人跟我们一起去求发改的人,到现在我们还在改文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我一直以为国家招商引资政策会是所有面向市场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理解了,原来招商引资是商务局的指标,发改委原来不背招商引资的指标的!如果一个部门不涉及招商引资指标,怎么能指望他们做出好得招商引资政策,怎么指望他们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反正我在东城区政协的时候,连街道办、政协都有招商指标,是不是省直辖市的厅局没有指标?

5. 部委之间、委办局之间存在跨界,造成政策矛盾

国家提出搞“夜经济”刺激经济,“抓夜经济“变成像抓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各个地方党政一把手都很重视,到了部委和委办局又出问题了。

商务部自然是制定各种夜经济的鼓励方法

不知道是哪个部委有一个《娱乐行业管理规定》某几版里面有一条“娱乐场所凌晨两点关门“。这个规定本来就不合理也没人执行,结果变成了一些部门刁难你的依据,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凌晨两点不睡觉来查你一下。

部委之间跨界尚且如此,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的地方委办局就更离谱了。

例如,全国消防对于场所带玻璃的门有严格的玻璃面积和验收要求规定,我们用的木质消防门能拿到的检验证书是最高有0.8平米的透明玻璃,而一些地方区一级的文旅部门却自己定面积要求,一些地方要求大于0.8平米的玻璃面积,最后变成每间房我们做两套门应付验收,为了拿文娱证做个玻璃面积大的门,等拿到了文娱证再换成0.8平米玻璃面积的消防验收合格的门。

6. 运动式监管、临时监管,没人出头收场,管杀不管埋

早些年碰到的一个例子是某大市场着火,结果北方某上千万人大城市包括酒店行业在内许多行业消防验收暂停一个月,因为消防在搞大清查行动。过了好多年了,我至今搞不懂你搞大清查跟审批有什么关系?

最近我们碰到的一个例子是在上海,因为疫情期间某家KTV违规开业造成疫情传播,结果造成全市停止KTV行业的审批,我搞不懂,个别违规为什么整个城市停止审批?而且是口头的?

国家疫情政策调整了开放了,结果这个口头通知变成没人提的事情,直到最近一些区才自主逐渐放开审批,普陀区至今未开。

上篇文章提到携程机票的案例也是如此,可是发改委那边谁会想得起去改一个十几年前制定的过时的不允许订票企业收中介费的规定呢?

这种管杀不管埋的例子我估计生产企业碰到更多,而且往往是些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运动式的来搞,例如环境、安全等,搞完了也不出个新的政策,典型的管杀不管埋。

7. 基层政府领导基于个人喜好而不是法律,干涉委办局业务,造成窗口大于法、大于中央

前些年做酒店的时候碰到一个事,西城不批酒店了,执行的却是消防部门,工程拿不到消防证,在窗口要文件没有,都是口头说的“就是区里的规定”。

做了KTV之后也是一样,西城KTV好像很多年一直不批,所以我们就不敢碰,到底为什么鬼都不知道。

按说这种事情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批不了酒店、批不了KTV你就拿出个文来公示嘛,没必要遮遮掩掩,搞得人家投资打水漂,哪怕你套一个哪些行业不符合首都定位也算是个牵强的理由的文。

这里面有个深层次的问题:对于地方违规干涉,部委和省直辖市的厅局面对他们管理的下属委办局违法行为到底有没有权力管?

三、问题的根源

根源还是政治觉悟问题,没有懂得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懂得保护企业、保护营商环境就是保护人民、保护江山的道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The country is its people and the people are the country.

因此,保护人民就是保护江山

Therefore, protecting its people is protecting the country.

保护人民的饭碗就是保护人民、也就是保护江山

Protecting people’s livelihood is protecting people and protecting the country.

企业为人民提供饭碗,因此保护企业就是保护人民保护江山

Businesses provide people job and job is people’s livelihood. Therefore, protecting businesses is protecting people and protecting the country.

四、解决方案只补充一个

许多具体的解决方案的建议我在《信心是最大的资产》提出来了,在这里我只追加最根本的一条

那些不搞营商环境、不保护企业的人就是砸人民的饭碗

Those who don’t protect business environment are those who destroy people’s livelihood.

因此, 我们应该砸不保护人民饭碗的人的饭碗

Therefore,the country should destroy those people’s livelihood(Iron rice bo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