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CEO都应该带着团队看《1921》?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 周陆戚

轮值主编 | 君莫笑 责编&值班编辑 | 金木研

5744 篇深度好文:2667 字 | 7 分钟阅读


正在上映的《1921》,带领我们重回百年前的上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从天南海北聚集上海法租界,在小楼里畅谈对国家的担忧与道路选择,也开启了一部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随着电影重回1921,我们也见证了在敌强我弱之时,共产党如何点燃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之中,创建起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如何从0到1,这是一部值得创业者、企业家们跟团队一起去看的电影。

一、战略:

明确不做什么,才是战略

很多人在论及战略,什么都想往里装。但只有真正能明确不做什么,才称得上战略。

电影《1921》中有个关键情节,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共一大代表们畅谈国事,但是对于来自共产国际的所谓“指导”是有所保留的。中共在初期,就非常明确边界是什么,不做什么,才很好地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独立性。

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更大的未来?战略的本质是选择,选择不做什么,然后才是做什么。有取必有舍,有舍才有得。资源始终是有限,战略就是要确定资源投向哪里。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苹果公司历来是战略制定的典范,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在选择“不做”。大量的手机厂商切入电视,但是苹果前期没有做电视的原因,就是因为很难对用户的体验形成颠覆性的突破。苹果选择去做的,是耳机。

虽然耳机市场早就是一片红海,但苹果的目标始终是围绕用户提供颠覆的体验。为了解放用户的双手、实现真正意义的蓝牙无线耳机,苹果买了一家芯片公司,自己重新写了一个蓝牙通讯协议,也因此达到技术性的突破。实现了左耳和右耳之间的通讯,同时在这么小的耳机里实现了充电。

苹果做出颠覆性的产品,再次改变行业格局,我们只能从结果去推测它的战略选择,苹果前期的深入研究、长期投入才能形成这样的战略布局。

在其他手机品牌反应过来时,苹果耳机的技术壁垒已经非常坚固。

这是战略布局。

为了定义清楚做什么,必须得明确什么不做。有很多在主业上做得很好,但是因为扩张、因为横向纵向收并购,反而失去战略性。没有协同效应,增加组织成本,尾大不掉。


战略往往是克制。在纷繁的选择面前,更要知道“不做什么”,有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

二、组织:以人为中心,

为一线赋能是组织凝聚力的保证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组织是非常小而且分散的。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1921》电影中展示了一个细节,在上海党组织核心地带的李达,与远在湖南的毛泽东达成了“我供货,你分销”的分工,将先进思想、翻译刊物、新青年杂志等等,第一时间送到湘西,才加速了革命思潮的传播。

而当毛泽东拿出列好的长长的“欠款”清单,说着要等长沙的状况更好一点就慢慢补上。而这张欠条却被李达撕掉了。作为组织当时的思想核心,李达愿意自掏腰包干革命,无条件支持在一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们,这无疑成为青年毛泽东成长的机会和动力。

组织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培育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团队。即便这种团队是区域上分散的,也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力与执行力,保持战略思想的一致性。

三、价值:

企业的目的不是盯着对手竞争,

而是围绕用户创造价值

1921年,共产党人还散落在全国、乃至海外各地,但所有人都心系祖国的未来、心系人民的未来。其后,在多个历史关键点上,共产党人都没有只盯着“打败对手”,而是以民族大众的利益为重,创造新的价值。

电影《1921》中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一大代表李达摆脱捕房的追逐,来到隐秘的印刷车间,为的是将文章中的“百姓”改成“人民”。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百姓是泛指,而人民则是国家的主人!实际上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共产党人就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核心的价值主张。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创造顾客要的价值。他在《成果管理》一书中提出,战略是从目的出发的,企业首先要界定自己的目的。


学校的目的不是让老师有书教,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医院的目的不是让医生有个地方去执业,而是为了治病救人。回到企业本身,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而应该是立足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

比如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蔚来并没有盯着特斯拉是怎么做车的、比亚迪是怎么卖车的,而是真正跟自己的客户做朋友,把给他们的产品、服务做到极致,花费大量的投资和精力去运营蔚来车主的社群,建立品牌人群的归属感。这种长线的经营,已经逐渐转化为品牌资产。

如果仅仅盯着对手,仅仅想着输赢,就会让自己陷入零和博弈。只有回到客户、回到消费者、回到服务的对象,才可能创造新的价值。

四、文化:

共同的价值观,是驱动企业成功的关键

《1921》中有这样一幕:李达跟妻子讲起自己参加反日活动,却发现自己要点燃的火柴是日本制造的。他激愤地说道,“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多可悲。”李达也因此激发起“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感。

与此同时,年轻毛泽东在上海法租界街头,目睹一群法国人挥舞国旗高唱国歌庆祝自己的国庆节、发自心底对祖国的热爱和自信,他在人群中迷茫,然后转而开始狂奔、开始回忆起一路的所见所感,决心要改变中国。

1921年是一粒火种,火光燃亮百年,由不同的人薪火传承去完成,正是基于这样共同的价值观,最后才能探索出符合中国的新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元气”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几乎所有赛道上头部的企业,从华为到小米,腾讯阿里到美团抖音快手,都在草创、战斗的初期后,沉淀出自己独具一格的文化。

组织的文化价值,也犹如一粒火种,一盏明灯,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五、有生命力的组织,始终面对持久战

电影结束了,而历史还在继续。

1921年之后,南昌武装起义,正式开始建立武装政权;红军长征,以时间换空间,赢得广大农村山区的百姓民心;抗战八年,以空间换时间,游击战术加长战线,拖住日本军队,迎来二战的胜利……

有生命力的组织,永远面对一场持久战。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就的《论持久战》,成为一篇伟大的战略报告。战略家的魄力,就是在方寸之间,运筹帷幄,洞悉未来。

有生命的组织,追求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名利,而是成事;想要的不是暂时的辉煌,而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