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夏轻轻
来源 | 美业新纬度
(ID:meiyexinweidu)
转载请联系授权
医美行业的审美从消费端到医生端再到研发端,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自然化方向发展。而更快速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审美也成为青年医生们崛起的核心优势,成为推动医美行业发展的新势力。
Deepseek的出圈又让AI受到新一波广泛关注。事实上,AI应用已慢慢渗透进各行业。2月13日,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上岗,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了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
消息一出,直叫人惊呼:难道医生也会被AI取代吗?!
答案是并不会。
从医生数量和占比来看,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医生荒”现象。在国内,2023年末医生数量478.2万人,总人口14.1亿人,平均每千人口3.4名医生。这个占比也只不过是过了《柳叶刀》所估算的医疗服务应至少覆盖80%的标准线,而很多国家尚且达不到这个标准线。
医生荒在正走向大众化的医美行业更为严峻。10年前,中国医美用户大约400万人,10年后,这个数字近15倍增长,达到了6000多万。
然而作为医美产业链中核心生产力的医生,增长速度却远远赶不上医美用户增速。
医美医生缘何短缺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2》,我国整形外科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1753人,美容医院含助理医师在内的注册执业医生数量为8947人,合计符合医美行业规范的专业医生仅10700人。
若以服务频次估算,假设每位医生年均服务500~1000名用户(根据轻医美高频次和手术类低频次综合测算),则6000万用户需要6万~12万名医生。
6倍以上的巨大医生缺口,一方面导致行业黑医美、黑培训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也导致医疗事故、馒化等现象频发,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AI技术的进步甚至AI医生的诞生不会取代医生,但必然会加剧医生群体内卷。就如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所说,AI医生没有医师执照、没有处方权,但拥有强大的全科医学知识储备,可以很好地作为医生助理使用。因此,未来擅驭AI者,有更大概率脱颖而出。而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青年医生们,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因此我们发现,近年从上游到机构再到各类组织,都在齐心发力推动青年医生的培养与学术发展。AI时代下,青年医生或成医美未来关键。
和医生短缺的原因一样,医美医生的短缺,也主要源于医生培养体系。
医美医生的培养体系,目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学历教育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2021年之前,由于我国没有现成的医疗美容专科培养体系,学历教育阶段主要指向外科、皮肤、中医、麻醉等医学院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医美医生都是从这些专业转行而来。
在我国,医学生专科为3年制,本科多为5年制,本硕连读需要7年,本硕博连读则通常需要8年甚至更长。3~10年的超长培养周期,决定了医生这个群体无法快速增长,而且由于医美行业地位和风评问题,长期以来选择进入医美行业的医学生占比很低。
随着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2021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支持医美专业进大学,也是那一年,我国才开始有部分高校开设医美相关专业。按照5年制掐指算算,第一批医美专业学生如今还没毕业呢。
上中游成医生再教育主力
医美属于服务性质更强的消费医疗,医学生们即便进入了医美行业,也需要再次学习。因此,医美医生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更依赖于继续教育阶段。
目前在医美医生继续教育中,主要有6类:
一是由中华医学会及各省分会等学术性组织和行业协会牵头举办的学术大会,如中华医学院医学美容学术大会;
二是由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整形外科、皮肤科组织开展的学习班,如由张涤生整形外科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协办的“上海整形科技周”;
三是医美行业内专门的会务企业举办的大会,如美沃斯、AMWC世界美容与抗衰老大会;
四是医美上游企业创办的培训学院及各类学术活动,如艾尔建学苑、莫娜丽莎医师赋能班;
五是医美机构举办的学术交流大会,如朗姿医美学术大会、艺星微整学术会;
六是行业内青年医生群体创办的青年医生学术交流组织,如针画InjArt、茉莉学术。
其中行业协会拥有组织优势,公立医院则享有更多权威医生资源及学术资源,这两类继续教育开展较早,影响力较大。但近年,我们发现上中游及医生群体自身组织的学术交流会,大有成为医美医生再教育主力的趋势。
爱美客和艾尔建是开展医美医生再教育较早的上游企业。2017年爱美客启动全轩学苑,为医生提供课程,2020年,全轩学苑的课程超过3000课时,注册认证的合作医生累计超过6000名。到了2021年, 全轩学苑的认证合作医生超过10000人,关注用户超20000人。
艾尔建旗下的艾尔建学苑,在中国深耕多年,其课程覆盖了医美机构里大部分关键岗位,其中就包含医美医生。
2019年,艾尔建中国创新中心启用并上线“艾尔建学苑医研所”,正式开始体系化地进行医美医生再教育。
艾尔建学苑将医美医生再教育分为6个维度:面部应用解剖学基础、审美能力、和求美者达成治疗共识的共情和沟通能力、标准的术前术后摄影、注射技术、医疗安全操作意识。而其培训的医生,既包含刚入行的新手医生,也包含资深医生。
因此在培训前会进行充分评估,匹配适合医生水平的课程,在不同的阶段去规划不同难度的课程,整个教育周期大约3年左右。
据了解,艾尔建学苑医研所上线不到2年时间,即吸纳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医美医生。2024年,艾尔建又发布了“医生合伙人”计划,进一步推动国内医美医生再教育。
昊海生科2002年上线医生培训课程“院长来了”,华熙生物2023年也上线医美学习平台“华熙学苑”。此外,四环医药、莫娜丽莎等上游品牌均有相应的医生培训动作。
事实上,上游做医生继续教育是一件多赢的事情。医生是终端交付关键,随着医美材料的极大丰富,医生和求美者的选择都变得更加多元,上游企业toD,一方面有利于在医生群体中宣传品牌和产品,方便出货;另一方面有利于积累临床案例和产品应用技术的打磨,帮助医生更好满足求美者需求的同时,也会反哺品牌口碑建设;此外,助力医生群体的成长,还能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上游品牌乐于投入时间和资源做医生继续教育这件事。
驾驭AI,青年医生或成破局关键
在传统医美医生再教育体系中,由于从业医师绝对数量的严重不足,一直都存在行业内优秀培训导师紧缺的问题。但近两年,医美行业兴起了更多元化的再学习风气,开始打破导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比如仅仅是一群年轻的医生聚集在一起,认真地解读和探讨学术论文,分享临床案例,没有绝对的导师,更多的是平等的交流与分享。
随着医美行业整体从整形手术向轻医美的转向,医美材料、设备、技术、审美、理念都在加速迭代。青年医生群体学习欲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更愿意尝试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术式,在以注射和光电设备为主导的行业背景下,成长普遍更加快速。
另一方面,随着AI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青年医生群体,利用互联网、AI进行学习和工作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据悉,有超过90%的青年医生会定期在线上平台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而且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多元化知识,青年医生群体非常方便跨专业学习,他们除了医学,还涉猎美学、心理学、传播学,这也是为什么当下业内知名医生IP大部分为青年医生。
未来,随着AI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擅长驾驭AI的青年医生群体,或可推动医美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高度。
此外,当前医美市场35岁以下年轻群体为消费主力军,青年医生与主流消费人群年龄更趋同。
同龄,看起来简单的两个字,背后却涵盖着相似的成长大环境、相似的知识结构、相似的文化底色、相似的审美熏陶、相似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医美行业的审美随着从消费端到医生端再到研发端的年轻化迭代,正朝着多元化、个性化、自然化方向发展。而更快速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审美也成为青年医生们崛起的核心优势,成为推动医美行业发展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