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严重少子化是家事还是国事?——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之一》分析了中国少子化的成因以及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并提出生育减负的十项政策建议。第二篇文章《少子化如何影响养老体系和创新力——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之二》分析少子化对养老体系和创新力的负面影响,并导致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受损。本文分析少子化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年轻人躺平文化。
有人说,相比当年的70后80后,现在二三十岁的这批年轻人普遍缺乏奋斗精神,有些甚至出现了完全躺平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无论对工作、结婚还是生孩都缺乏兴趣。这种“躺平”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担忧,很多人开始质疑,现在的年轻人究竟怎么了?实际上,这种躺平现象很像是日本九十年代年轻人所谓“啃老一族”的困境。至于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和人口因素,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内容。
正文
年轻人躺平的人口经济因素
现在的二三十岁的(95后)一代的数量,要比70后或80后要少很多。下图是202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30-34岁人口(出生于1986-1990年)有1.24亿人,25-29岁人口(出生于1991-1995年)有9185万人,20-24岁人口(出生于1996-2000年)只有7494万人,15-19岁人口(出生于2001-2005年)只有7268万人。由于中国在九十年代初开始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1年以后出现了迅速下降。相比80后的庞大人群,90后的人群数量要少得多。假设大多数年轻人都在22岁踏上工作岗位并增加消费,那么中国新出生人口从1991年到1995年期间的下降,就会导致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在2013到2017年期间下降一个台阶。2013年以前,每年新增约2500万消费者,而2015年只有约1500万新增消费者。这种变化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与之相吻合的是,在2013年以前,中国经济长期保持8-11%的年增长率,而2017年以后只有6-7%。
202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1》
所以当95后从2017年左右开始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步下滑。而经济放缓会导致各方面的创新和创业的机会下降。可以看到,大部分高科技公司都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成立的,先是九十年代的阿里巴巴,2000年之后有百度,2010年之后有字节跳动,拼多多则创办于2015年,算是互联网巨头里最年轻的一家。但是2017年以后,已经鲜见平台型的互联网公司。在制造业,最后一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在2015年前后成立。当然,未来还会出现很多创业公司,但是整体创新的规模,必然会随着年轻人口的数量减少和经济增速放缓而下降。 关于人口与经济和创新的关系,我在《人口战略》一书和以前的文章中都有更详细的论述。总的来说,当年轻人发现自己很难依靠努力工作实现逆袭前辈时,自然就会把兴趣放在娱乐等其他方面。当然“躺平”还有多种原因。但是经济放缓和创新机会减少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少子化导致年轻人晋升受阻 当一个社会严重少子化和老龄化,那么随着年轻人的数量变化,年轻人的发展空间会不会更大呢?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情况正好相反:年轻人的数量少了,地位反而更被边缘化了。这是因为在老龄社会,职位被人数更多的老年人占据,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历练和晋升机会。社会地位和职位低的年轻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更少了,反而会导致活力的下降。 我在上篇文章已分析过,少子老龄化不但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而且老龄化社会还存在一种阻挡效应,即老年人会阻碍年轻人的活力,年轻的员工晋升受阻。老龄化国家中的企业,自然更容易出现老龄化的员工结构,即企业内部最高级和最重要的岗位,往往被资历高的老龄员工占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年轻人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在公司内晋升到对积累创业所需业界经验有利的职位。 日本在90年代后,随着人口老化,企业中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本富有创造力的日本企业逐步变得保守。日本企业中普遍存在论资排辈、资历重于能力的现象。随着企业中中老年人比例提高,年轻人的晋升空间越来越小。本来就在迅速减少的年轻人,还得不到足够历练以及社会关系和资本的积累,其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大打折扣。 年轻人能力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经营显得保守、僵化和迟钝。当然在一些传统行业,只要用户需求和技术变化不那么快,索尼、丰田之类的高龄日本企业还是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在越来越重要的新技术领域,日益老化的日本企业似乎已经跟不上世界技术进步的步伐了。所以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老龄化社会使得本来就少的年轻人,更加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晋升的机会。 少子化导致创业创新机会减少 少子化导致创业创新机会少,除了前面讲的年轻人的晋升和锻炼的机会减少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增长放缓导致的新投资和新项目减少。人口减少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和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各种投资活动和创新的机会就会减少。随着人口规模减少,基础设施更新步伐放缓甚至停滞,已有的基础设施将面临老化。另外,随着规模效应下降,对未来人口快速下降的预期,也会抑制房地产等行业投资需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按可比口径计算)。 二是年轻人减少难以引领消费时尚。有很多创新与新的消费时尚相关联。年轻人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引领消费时尚,但是如果年轻人相对于老人数量少很多的话,这方面的创新力也会下降,中老年人可能反而继续保持消费主力的地位。当然,如果中国年轻人现在能够去理解和抓住中老年人消费的趋势和流行时尚,也能够产生创新的机会,但也必须面临中年人主导的老企业的激烈竞争。 三是新增就业减少导致的创业风险增加。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公司发展缓慢,新雇用的员工数量也很少,这更增加了创业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失败了,那么这家公司中的员工将会陷入困境,因为他们很难在其他公司再找到同等的工作。因此,年轻人不愿意加入新成立的企业,导致初创企业通常很难吸引到有天赋的员工,从而使这些企业缺乏竞争力,也就更难获得成功。 少子化导致日本人的年轻人创业率是世界最低的。在美国的十强企业中,有六家是在过去40年里创立的,而在日本,没有一家是在过去40年里成立的。而且,日本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大都由跨国公司或大型财团的专业经理人来掌管运营。例如,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是谷歌日本公司,最大的门户网站和拍卖网站是雅虎日本公司,而最大的社交网站连我网站(line),原本是一家韩国公司的子公司。相较而言,在美国、中国甚至韩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由当地的年轻企业家所创办的。这是日本缺乏创业精神的另一个证据。 中国经济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也导致了创新创业机会的减少。创业减少的一个表现是,写字楼空置率上升。比如,世邦魏理仕最近发布的《2023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24年展望》显示,北京写字楼租赁市场的整体空置率在2023年年末攀升至21.7%,为2009年以来最高值。 少子化导致社会资源向老人倾斜 在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一个后果是,老人和老年选民越来越多,因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多地出现在投票站前。根据2003年对于日本选民的统计,在60~69岁的群体中,参加投票的人占比为77%,而在20~29岁的群体中,参加投票的人占比仅为35%。由于老年人主导选票,公共政策自然会倾向于老年人。随着越来越多的预算被用来支持老年人,日本政府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资助养育子女的年轻夫妇。 在过去几年中,日本经历了持续的经济衰退,工资毫无增长,年轻员工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但是针对老年人的福利一直保持稳定。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也是以牺牲年轻人利益为代价来帮助老年人,因为即使没有名义上的加薪,在职老员工的实际工资也在不断上涨,而企业不愿雇用年轻人或给年轻人加薪。这样,年轻员工的工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他们的父母一代,而老年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基本上不受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注意力投向老年人。退休后,日本员工可以领取原来工资的70%,远高于年轻员工的在职工资。政府通过税收和福利制度的设计,将本应属于年轻人的一大笔收入转移给了老年人。 把年轻人的收入转移给老年人未必不公平,因为每个年轻人最终都会变老。然而,就像当老年人占据更多的管理岗位后,公司就会变得不那么具有创新精神一样,当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时,政府和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加保守,日本的政治家也采取了更加保守的经济政策,例如尽量不让低生产率的企业倒闭,以免导致中老年雇员失业。 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现在中国经济放缓,利率降低,甚至出现通缩的风险,使得人们消费意愿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这说明中国有进入通缩的风险。通缩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通胀,因为如果大家都预期价格会下降,经济就会进入下行的螺旋。通缩下,老钱更值钱,年轻人赚新钱更困难。比如说房价阴跌,年轻人没有资产增值的机会。如果年轻人的工资也增长缓慢,他们积累财富的速度就会远远低于上一代。 相当一部分中国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的原因,并非完全是缺乏欲望,一是因为社会阶层逐渐固化,年轻人上升的机会越来越少,二是因为房价等生活成本的高企给他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不是他们不想过上好日子,而是必须面临现实的限制。在高房价的压力下,许多年轻人即使努力996工作,也买不起北上广深的一个“老破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失去奋斗的动力。 年轻人躺平导致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 年轻人被动躺平,对结婚和生育率也有负面影响。为了省钱,很多日本年轻人不得不和父母一起生活。有一个词来形容那些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年轻人,即“食草男”。这些“食草男”通常只有临时的工作或没有工作,在经济上主要依赖父母。因为职业前景黯淡,他们既没有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没有追求婚姻伴侣的动力。他们通常是妈妈的宝宝,不怎么做家务,显然对于女性也没有吸引力。据一本叫做《“食草男”正在改变日本》的畅销书估计,在20~34岁的日本男性中,有2/3是“食草男”,按照传统的标准,日本女性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的丈夫,因此,许多日本女性仍然单身。近年来,所有年龄段的日本单身女性比例都在迅速增加。在30~34岁的年龄组中,单身女性的比例从1985年的10%上升至2015年的35%,她们中的许多人将终生不会结婚。而晚婚或不婚又会进一步加剧低生育率的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书《低欲望社会》,描述了日本的这样一种现状: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费信心不振。 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生育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他们倾向于放弃奋斗,不再追求高收入、高消费、高房价的生活,而是选择过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躺平的一个后果,是结婚人数和结婚率下降。根据民政部数据,近年来的结婚登记对数已经连续九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跌破700万降至683.5万对。而结婚率从2013年的9.9‰下降到2022年的4.8‰。 中国的少子化程度和对策 前面的分析用了日本的很多例子,因为日本是受少子化影响最早的国家,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有比较多的数据可以借鉴。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少子化阶段,但中国的情况和日本并不完全相同。中国的有利因素在于人口基数庞大,所以尽管九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人相比八十年代少了很多,但仍然是世界上年轻人最多的国家,所以能够保持相对旺盛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力。虽然相对于十年前9-10%的增长率,目前5-6%的增长率已经慢了不少,但也已经非常不错,其实年轻人还是可以获得一些不错的机会。 但是中国的不利因素在于,近几年的生育率继续下滑,出生人口数量又下了一个台阶,从2016的1800多万,迅速下降到2023年的900万左右,可以不夸张地用“崩塌”来形容。现在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0,比日本的1.3还要低很多。今后10到20年,中国经济的少子化的严重程度会远高于现在的日本,也会远高于现在的中国。所以如果说现在的95是“躺平”一代,那么未来的20后就可能是“睡平”的一代。而且少子化还有恶性循环的风险。一方面,少子化导致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大,育儿成本高,使年轻人不敢结婚生育。另一方面,年轻人的“躺平”,又会进一步拉低生育率,由此反复循环。 综上所述,少子化引起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阶层固化的代价,主要由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承担,而解决的唯一办法又是要提高生育率。所以必须在政策上让社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让年轻人有财力买房、结婚和生娃,这就是我一再呼吁出台鼓励生育的福利政策的原因。相比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在整体上已经富裕了无数倍,现在缺的不是资源,而是鼓励生育的共识。只有社会达成共识,才能把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用来支持年轻人。 当今许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结婚和养育孩子的成本过高。为此,政府需要出台切实减轻婚育成本的政策,帮助年轻人走出躺平。有关生育减负的具体政策建议,详见前面的文章《严重少子化是家事还是国事?——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之一》。比如,如果养育孩子的财务成本主要由国家承担,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必然会大大提高,毕竟爱孩子是大多数人的天性。 总结:
这几天就中国最新人口数据,接连写了几篇分析文章。少子化会严重损害养老体系、创新力和国家竞争力,这可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隐患。解决方法就是让社会资源向年轻人和孩子倾斜。只有解决了年轻人生育成本的问题,才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只有缓解少子化危机,才能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上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进而激发年轻人创新和创业的活力。少年强,则中国强,年轻人的困境也同样是未来整个中国社会和每个中国人的困境。我们非常有必要形成共识来推出生育支持政策,助力年轻人实现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中国梦。 有关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的更多内容,请参看前面两篇文章:
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之一:严重少子化是家事还是国事?解读2023年中国人口数据之二:少子化如何影响养老体系和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