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美甲店消失,Z世代“穿戴”美甲

作者 | 安未未

来源 | 美业新纬度

(ID:meiyexinweidu)

转载请联系授权

如果把美甲单纯地定义为服务业,受到人效的限制,天花板自然不会高,如果把美甲看成是时尚行业或者是零售行业,想象空间就大得多。


杨倩和谷爱凌,两位奥运冠军先后把美甲推上了热搜榜。一位做美甲的小红书博主表示,近期以来,谷爱凌同款的五环美甲需求量激增。



作为一块高度商品化的市场,美甲不仅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追捧,而且更容易受到社会话题、市场热点的影响,然而在过去几年里,鲜有消费者能感知到美甲市场的明显变化。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引领下,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行业都在做出回应,比如日式皮肤管理和轻医美分别从各自的赛道里突围。


经历了前两年的洗牌,美甲行业如今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又有哪些被捕捉到的亮点和趋势?


01


疯狂的美甲消费

77%的消费者每年美甲超过4次


过去两年,美甲行业经历了一轮洗牌,最直观的表现是街边的美甲美睫店逐渐消失了。


在企查查平台上搜索企业名或品牌、产品名称含有“美甲”的企业,经过“空号过滤”(企业所留手机号码为大陆号码,且不含固定电话),2020年新增企业为8803家,比2019年下滑了近5000家,更诡异的现象是,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13家。


相比于企业端的消极,消费者在2021年却迅速恢复了热情。


一位从业者认为,在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已经消失。尤其是2020年后,美甲是比妆容更容易被欣赏到的美,而且是“花最少的钱且能最大限度取悦自己的消费”。


作为悦己消费的一部分,一些女性愿意在美甲方面花更多资金和时间,在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一批客单价达到400元以上的高端美甲品牌,尤其是在年轻化消费者的推动下,体验和品质升级正在推动美甲行业发展。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美甲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美甲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纯美甲店的数量也超过了30万家,从业人员更是超过了260万人。



美甲行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消费者的数量及消费频次增长,《报告》显示,美甲消费者中男性的占比达到了14.2%。从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消费者占比为38.0%;30~39岁的占比为47.5%。从消费频次看,2021年,中国有23.0%的消费者每年做1~3次美甲;有35.8%的消费者每年做4~6次美甲;每年做7次及以上的消费者占比为41.2%。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甲已经从一种时尚消费变成了基本的求美需要,白领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比高达34.1%。


02

美甲变革

从消费到体验,从饰品到作品


在中国美业短暂的30多年历史上,互联网是最大的变革因素,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交换的加速,能让消费需求被更快地捕捉;信息差的消除,迫使商家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


无论是生活美容还是医疗美容,都在强调用户体验中完成了业态的变革,但美甲行业的变化很难被察觉。


这是因为美甲是更为庞杂的市场,一位从业者表示,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门店都是老板自己或者雇佣一两个美甲师的作坊,他们关心的是流行款式和客量,对服务品质和体验没有深刻的感知。


但美甲连锁品牌“LILY NAILS”的创始人张文涛认为,“在90后、00后的经营下,小而美的美甲店一定会带来新的模式”。


实际上,围绕体验升级和品质升级,这样的门店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出现。


体验升级是消费领域的一个大方向,围绕这一点创立的美甲品牌也不在少数。



杨醉醉是2021年年底才创立的美甲品牌,品牌合伙人成玉林介绍,这是一个把美甲和酒吧两个业态结合的产物,利用酒吧场景延伸出来的社交属性,给消费者一种新的美甲体验。


最近20天,杨醉醉的订单量达到了800单,尽管有春节假期的利好,但成玉林认为,更重要的是杨醉醉定义了一种新的品类,“传统的美甲只分纯色和款式两种,这是美甲的两个极端,我们是在中间做一些尝试和探索,最终让顾客以纯色的价格,满足造型多变的需求”。


除了性价比优势外,杨醉醉还取消了储值办卡,让顾客能更轻松、无负担地享受美甲体验。


品质升级完全抛弃性价比路线,用设计和作品精准地满足消费能力高的客户。



北京的美甲品牌“北山美所”是主打日式设计的品牌,美甲师都具备美术功底,在此基础上又找到了各自擅长的方向,比如利用手绘技艺将年轻化和潮流化结合起来,完成的情绪感高阶定制;加入创意元素的晕染细腻感设计;擅长利用色彩,打造清新感的设计等等。


在大众点评上,北山美所的高阶设计款式的售价多为886元,但仍位居国贸/建外美甲美睫热门榜第一名。


大多数美甲门店沉沦于流量争夺后,一小部分门店开始将创意和设计作为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业正在回归到作品为本的竞争。


03

绕开人才瓶颈,美甲行业去向何处?


美甲被认为是门槛较低的行业,是消费者传统的认知决定的——他们认为美甲师的工作只是对指甲的修剪、上色,再粘上不同类型的饰品。实际上最早的一批美甲师就是这样工作的,他们抓住了市场红利,赚到了与技能不匹配的高收益。


但如今的消费者对美甲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复制类型的美甲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过去几年一度被炒热的美甲机逐渐降温熄火,就表明美甲依然是依赖手艺人的服务,而非冷冰冰的产品。


2019年5月,美甲涂涂将自主研发的美甲机推向市场,为美甲店、美容院等线下商户输送产品,帮客户进行引流。


据了解,该美甲机匹配了App,用户可以在线编辑和制作图案,选定图案后,设备通过算法识别指甲,并在指甲上完成图案打印。



对于美甲店来说,除了客流外,最大的痛点是美甲工时长,美甲师每天只能服务3~5位顾客。美甲机的出现理应可以解决这一痛点,但实际上美甲机的前景却并不顺利。


在推出美甲机后,美甲涂涂表示会考虑推出面向C端消费者的设备,但至今仍未出现;面向B端的美甲机也在公司官网下线了。


一位美甲师表示,美甲机在适应不同的甲形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另外,美甲不仅仅是上色和装饰这么简单,还包括了清洁、修整等环节,“单靠几台美甲机是不可能让门店长久地经营下去的”。


第一代美甲师被淘汰了,效率更高的美甲机也被证明没有前景,那行业需要怎样的美甲师?


“美甲的门槛很低,入门学习并不难,但难在如何转变美甲师的身份,从一个单纯的技术服务工作,到时尚顾问型工作。”奈杜美甲创始人匡亮胜表示,美甲师应该引导消费者的审美,引导消费者选择款式,就像珠宝、奢侈品的销售人员,主动为顾客搭配产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而不是被消费者牵引,成为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


北山美所贡献了一个样板,顶尖的美甲师应该具备审美、创意和设计方面的能力,但对于如此分散的业态来说,这样的人才供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在此情形下,穿戴甲成为了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这也是迎合Z世代消费者的产品,在他们看来,美甲不仅仅是让指甲变漂亮的消费,而是一种彰显个性和审美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随时可以更换的文身。



“如果把美甲单纯地定义为服务业,受到人效的限制,天花板自然不会高,如果把美甲看成是时尚行业或者是零售行业,想象空间就大得多。”奈杜美甲创始人匡亮胜表示,公司于2020年推出穿戴甲业务,美甲师通过测量顾客的甲床宽度、长度,并根据顾客的手型定制合适的甲型,完成定制的穿戴甲不仅效果贴近本甲,而且形式多样,能满足顾客对不同场景的需求。


成玉林也看好穿戴甲的前景,认为手工穿戴甲不是完完全全的工业品,而是像服装定制一样,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符合快、时尚两大特性。


对于美甲店来说,手工穿戴甲解决了顾客爽约、等位的痛点,提升了美甲师的效率,从根本上来说,也节约了门店的人力成本,“甚至有机会改变行业的成本结构”,成玉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