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安未未
来源 | 美业新纬度
(ID:meiyexinweidu)
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们中国人习惯将老板和员工形成阶层对立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其实没有老板和员工,只有领导者和追随者。
“店里的一名美容师请了5天病假,回来后没有提供医生证明,违反了员工手册,于是我把她开除了,处于人道主义,她离开的时候我还给了她一些钱。”在美业新纬度的读者群里,张毅十分委屈地说,没想到这名员工离开后就发起了劳动诉讼,要求他赔偿十多万,而且该员工还向税务局举报,说他瞒报收入。
群里的成员很快响应:“美业的老板其实是弱势群体,经常受到前雇员的不合理诉讼和索赔。”也有人说美业公司的报税普遍不规范,因此很容易被员工针对和威胁。
门店的运营已经让经营者们焦头烂额,而离职员工又不断带来新的麻烦,更何况还有招聘、人才培训等工作等着他解决。
由于市场散乱,美业公司普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应对招聘、培训和员工离职时,老板们只能凭感觉、打感情牌,往往将自己放置到被动的位置上。
为了帮经营者解决人力方面的相关问题,6月3日,美业新纬度邀请了北京青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iSpa泰美好前首席人才官、人力资源专家魏晨琛做客直播间。
以下为直播分享内容,美业新纬度整理发布:
尽管故事是从一桩员工离职事件开始的,但要梳理清楚整个人力资源系统,构建“员工招聘—人才培养—员工离职风险防范”的完整体系,因此我们的对话也将从解决招聘难的问题开始。
美业新纬度:人才是招聘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
魏晨琛:招聘一定是大于培养的。选材很重要,如果种子不好,它怎么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招聘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人才的选择,如果选对了人,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美业新纬度:95后、00后们普遍成长于优渥的环境,再加上自由职业的兴起,他们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多,从事美业工作的意愿大大降低,再加上我们的人口结构,实际上用工数量是在下降的,我们如何突破招聘难关呢?
魏晨琛:人口结构和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一定是会造成整个服务业的招聘难题的,再加上美容师是强销售属性,强服务属性,还要学习手法、皮肤知识的专业岗位,因此美容师的招聘难是一定存在的。
但我也看到了乐观的方向,尤其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未来美业人才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以前美容师的学历可能是小学、初中,但未来基本都是中专、大专,甚至有本科生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诉求,其实还是有比较宽广的用人空间的。
美业新纬度:员工的诉求是什么,如何满足?
魏晨琛:以前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美业的门槛低,好赚钱”,那时候美容师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多赚点钱回老家买房子,或者供弟弟妹妹们读书。但是现在的95后、00后员工诉求已经变了,相比于多赚钱,他们更追求收入和生活的平衡。
上一周我跟一个大二的学生聊天,我问她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她说了三个要求,我认为非常好。
第一是“收入还可以”——因为收入高意味着很忙,但她还想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投入时间和金钱。
第二是“我喜欢的”——年轻人不再单纯根据收入选择工作,他们更看重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足够吸引自己,让自己投入热情。
第三是“上级领导比较nice”——年轻人更喜欢扁平化管理,不希望上级领导对自己指手画脚,实施所谓的“官威”。
因此我们美业老板在招聘的时候要多想想,你提供的岗位能否满足年轻人的这几个诉求,将直接决定招聘的效率。
美业新纬度:刚才谈到了“选对人很重要”,那怎么才能选对人?
魏晨琛:通常来说,美容师面试的时间不会超过5小时,而5小时是不足以深入地了解一个人的,因此我建议从以下三点入手,提升你的招聘效率。
1. 梳理出清晰的人才画像
每家企业选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我还是建议企业要梳理出清晰的人才画像。“人才画像”听上去很复杂,但执行起来也简单,那就是要搞清楚提供的岗位是什么?这个岗位有哪些工作职责?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真正需要的人。
2. 借鉴同行经验
美业一定有一些成熟的、做得好的品牌,它们在招聘的时候都在招聘哪些岗位?对这些岗位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当你不知道某个岗位需要哪些能力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同行是怎么做的。
3. 抓住一个需求,不断试错、调整
招聘的时候一定是想挖掘这个员工更多的潜力,但你又不知道它的潜力够不够。这时候,他只要能满足某一项具体的需求就可以用,在用人过程中会不断知道,你想要的人才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在下次招聘中就会有的放矢,帮助你找到更精准的人才。
美业新纬度:其实美业老板面临的不仅仅是招聘的难题,有时候好不容易招来了合适的人才,但她又很快离职。比如有老板说入职2~4个月的员工比较容易离职,入职6个月以后离职率会慢慢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魏晨琛:我的经验也差不多,无论是什么行业,入职初期确实是离职的高发期,这是正常波动,因此老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直播实拍,美业新纬度主持人刘小倩与魏晨琛(右)
员工在入职初期离职,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处在磨合期,与预期有差距
任何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一段磨合期,在这个阶段,新员工的认知不是来自于交流,更多的是与自己的预期对照,当她感知到的信息与预期的偏差越来越大时,就会尽快离职换新的工作。
2. 难以融入组织环境
如果你去一家新公司,相信陌生感是让你最想逃离的因素。这种陌生感让新员工比较难融入环境,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让新员工融入到你的品牌文化和门店环境中去。
在做企业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大企业的执行方式很值得借鉴。他们要求新员工入职当天,他的直属上级必须在场,带领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并且与员工一起吃入职后的第一顿饭,把公司的理念和关爱文化传递出去。
美业新纬度:员工离职就已经是对老板的一种打击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员工会在离职后将公司告上法庭,就像开头我们的读者发来的消息那样。遇到这种情况,经营者该如何应对?
魏晨琛:离职员工选择劳动仲裁,其实都是从不愉快的沟通开始的,员工和企业有各自的立场,最终导致矛盾激化,让员工作出诉讼仲裁。当走到这一步后,我们的企业多半会处在被动的局面,因为劳动法是倾向于保护求职者利益的,企业要想胜诉,必须要有人力资源和法务团队提供的完整的证据链。
就读者的这个案例来说,虽然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是不是跟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以及在经营中是不是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但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法去规避风险的。
1. 合规地开展人力资源流程,比如入职手续、工资的合规发放等
美业经常会因为员工违反了工作手册而辞退员工,但很多老板是从网上找来一份员工手册,经过改动变成自己的,然后进行张贴,让员工去执行,而这份员工手册实际上在诉讼环节是不被法律认可的。
因此我们在做员工手册时,必须要做到完全告知,比如将员工手册通过邮件或者微信等渠道发送给员工;入职时,员工不仅要签署劳动合同,还要签署并承诺执行员工手册。
这样一来,如果门店确实没有违法行为,我们的举证就会受到肯定。
2. 人事流程上要有完整的手续,保留所有痕迹
当发现一名员工的能力不达标,决定辞退时,公司是否对她进行了再次培训,是否做了绩效沟通和面谈,这些行为都要作为人事档案进行留存。
一定做好流程管理、合规性管理和员工沟通,这样一来,即便矛盾最终激化,我们也能尽可能降低风险。
美业新纬度:员工与企业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与领导者的矛盾,您认为领导该与员工保持怎样的关系和距离比较好?
魏晨琛: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因为我们中国人习惯将老板和员工形成阶层对立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其实没有老板和员工,只有领导者和追随者。
马云在创业初期什么都没有,阿里的“十八罗汉”却愿意追随他,就是因为他具备领导力和感召力,让其他人觉得,值得跟着他去做一番事业。
在管理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领导力,因此作为老板,你是不是具备领导力,是不是能让员工信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美业新纬度:刚才说到直属上级要带新员工吃第一顿饭,传递企业的文化理念,其实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请教下魏总,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很务虚,该怎么落地执行?如果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还有必要做企业文化吗?
魏晨琛:不管是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还是我们的美容企业,企业文化都大同小异。因此很多老板去网上扒资料,随手选一部分就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员工手册了。但其实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性格特点一样,都是不尽相同的。
企业文化其实是在制度层面有了一个基础的奠定约束之后,我们要靠一个东西把创始人的价值观、管理的理念、团队的举止彰显出来,形成一个团队的言行举止都指向的靶心,这个东西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怎么落地?
很多企业的执行和落地方式是吃饭、团建,但每次团建其实都是脱离靶心的。我们在做团建之前,我一定会跟拓展公司去沟通,告诉他今天参训的人员是谁,这次培训的目的和诉求是什么,我的企业文化和基因是什么,我希望他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因此吃饭和团建的意义在于强化那个靶心,让所有员工都知道应该以什么姿态和目的去工作。
小公司要不要做企业文化?
先说结论:企业文化是一定要做的。
“组织”这两个字听起来挺宏大的,但其实一个三口之家也是一个组织。这个家庭的情感维护,其实是靠一些基础的行为准则,虽然我们没有把它写在纸上,但其实是有一种精神上的契约和默契。
一个门店同样需要企业文化,因为大家的性格、认知不一样,要想发展好,必须要把所有成员相融在一起。虽然现在可能是一家店,但老板肯定是想发展到更大的规模的,因此企业文化就是奠定未来的基石,我建议趁现在管理难度比较低,经营者及早着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