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是谁?
他是上个世纪最知名的华人漫画家,没有之一。他把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思想名著如《菜根谭》、《论语》、《道德经》、《逍遥游》等等均绘成了漫画,内容深入浅出,下笔妙趣横生。
据统计,其作品目前在全球59个国家共售出5000万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专门为他开设了蔡志忠漫画东方思想系列。除了漫画家这个身份,蔡志忠还是桥牌高手,开过公司,拿过金马奖最佳动画奖,入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在这些身份之外,蔡志忠还是蜚声世界的禅学大师、铜佛收藏家。
蔡澜曾评价蔡志忠说:“他不是地球人,他来自外星。”
蔡志忠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作品。
他是怎样做到的?
在本周上线的创新前沿课程《蔡志忠:一生专注美好作品》中,混沌大学荣幸地邀请到蔡志忠先生,来分享他的人生心法。
以下内容由蔡志忠分享。
授课老师 | 蔡志忠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漫画家、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得主、台湾十大杰出青年
编辑 | 混沌大学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 | 混沌大学前沿课
我这一生要做什么?
我之所以会成为对世界有一定影响的漫画家,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我的早教。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有一个天主教小教堂。我妈妈认为,信仰天主教跟信仰佛教一样,祈祷得越多、望弥撒越多,福报越大。所以我刚满一岁时,我六岁的二哥就每天早上抱着我去教堂听道理班。从创世纪到耶稣复活,小小的我听了很多很多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跟童话故事不同,圣经故事里有历史,比如摩西带领犹太人从埃及离开,然后回到他们的上帝允诺之地;圣经故事里也有神话,比如摩西可以分开红海,耶稣基督有超能力;圣经故事里还有智慧,比如大卫王咏歌集、所罗门王真理等,里面都是智慧。
那时候,我大脑里有1000个圣经故事,其中有将近100个厉害的人物,比如,耶稣基督可以用二鱼五饼喂满三千听众,诺亚可以铸造一艘载满全世界成对动物的大方舟……
在乡下,三岁半的小孩其实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铁匠的小孩已经可以帮爸爸烧火炉,农夫的儿子可以在田里帮忙除草、送茶饭,三岁半的小姑娘甚至开始背起比她还小的弟弟妹妹,可蔡志忠什么都不会做。
我爸爸是乡民代表会秘书,全乡书法第一,是乡下的“文化人”。我四岁左右,他开始教我写字,写“蔡志忠”或“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孔乙己”……快四岁半时,我学会了写字,也学会了看书,还从爸爸送给我的小黑板上,找到了人生之路——我发现我很爱画画,也很会画。
那时候我就决定,只要饿不死,我就要画上一辈子。
(请点击小程序进行预约观看)
妈妈的启蒙
人们常说,每个厉害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
就像台湾宏碁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先生,他爸爸在他很小时候就过世了,他妈妈就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施振荣从小就跟妈妈一起做生意,送米、盐、酱油,他甚至还会提前算到哪一户的米用差不多了,主动送米过去。施振荣的公司永远跟住家离不到一公里,他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回去吃妈妈煮的菜。
我会成为现在的自己,也是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妈妈。我们家通常是不讲话的,我一辈子跟我爸爸、哥哥姐姐妹妹讲的话加起来应该每个人不到50句,但我跟妈妈无话不说。我妈妈很会给我讲故事,也会教我唱歌,她还很爱看歌仔戏。
歌仔戏常常有一个场景:两个人坐在客厅讲话,突然有一个人会站起来走到戏台前拿起麦克风对观众讲内心OS:“哎呀呀呀,其中必有缘故,待我再回去观察一下他到底什么意图”,接着再走回去坐下继续讲话。
于是在看戏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跟你讲话时,不要听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一个人说了一段话,一定有他的意图。
回想起来,我四岁多的时光,大部分都是在小黑板上画漫画。我妈妈嘲笑我说,你画那个公仔以后能混饭吃吗?我说:一定可以。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画画这个行业,乡下只有古代的床上会有富贵花开、梅兰竹菊,但做古床的很少,而且他们多用毛笔去画,我不见得会画这个;画招牌的话,那些招牌上通常都写“某某某商店”或“某某某工厂”,我又不会写那么漂亮的字;但我知道一个行业——画电影招牌,所以那时我就立志长大要画电影招牌。
我9岁那年,台湾开始流行漫画,有《漫画周刊》、《漫画大王》、《模范少年》,那时我就有一种感觉:我将来一定要成为漫画家。但我跟其他漫画家不太一样,我知道漫画最重要的就是内容。
9岁时,我就看完了全村所有我能够接触到的书,里面有《鲁滨逊漂流记》、《大小人国游记》、《汤姆历险记》、《三剑客》、《卡拉马佐夫的兄弟们》……看完大量的书后,我就开始自己学着编故事,然后讲给妈妈听,不管她是在喂猪还是在喂鸭。
找到人生的“那把刷子”
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比当下厉害一百倍,只是自己不相信。我妈妈倒是知道我是个天才。
初中二年级的暑假,我给台北的出版社寄出了四页我画的漫画。为了显示我很专业,我还先去打听了真正的漫画要用的稿纸、墨水、画笔以及字应该写的位置。
再后来,我接到了台北出版社寄来的一封信,他们说可以请我当漫画家,月薪300块,提供吃住。我非常高兴,跟我妈妈说:“妈妈,我明天早上要坐早班车去台北了”。妈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她要我至少跟爸爸知会一声。
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的情景。爸爸平时很严肃很少讲话,吃完饭他就躺在藤椅上看报纸,我当时站在他背后:
“爸,我明天要去台北。”
“去干嘛?”
“画漫画。”
“找到工作了吗?”
“找到了。”
“那就去吧。”
我讲了14个字,他讲13个字。我没有走到他前面,他也没有回头看我。
第二天我就搭6点20的首班车去了台北。当时我坐在火车的最后一节,最后一节有个门,门那里有一根铁,我把脚放在底下,看着一直倒退的轨道,看着不断远去的故乡,我心中大喊:“从此不回去了,从此不回去了”。
到台北后,我搭了三轮车到光华商场去跟对方碰头。来人就看到一个小孩,身高不比皮箱高多少,问我:“你就是蔡志忠?”我说:“是啊,不是你叫我来的吗?” 他就带我去睡觉的地方。
那里条件很差,房间大概4平方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双层床,连我在内睡四个人,拥挤到两个人坐着两只脚都会撞到,但我很兴奋。
第二天清晨大概4点多,我依稀听到到鸡鸣狗叫、鸟叫、十字路口卡车发动的声音、汽车按喇叭的声音。我闭着眼睛想:“哇,我现在是漫画家了。”高兴得不得了。第一天开始,我就画武侠漫画,每天画到凌晨两点,丝毫不知疲倦。大概是看我异常勤奋,老板第一个月就给了我两倍的薪水。三个月后,我就去了台湾最大的出版社,那里有八十几个漫画家。
我常说,每个人要提早想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要等到所有学业都完成了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台湾有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叫李远哲,他得奖的那个项目就是他在大学时代做的研究。
所以,做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很小就开始思考你这辈子要拿什么混饭吃,思考你人生的“那把刷子”是什么。
人要一辈子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
1981年,我创立了龙卡通公司。之后的几年里,我的公司拍摄了《七彩卡通老夫子》、《乌龙院》等卡通电影,其中,《老夫子》还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
那时,龙卡通是亚洲最厉害的动画公司,一个月可以赚25万台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问自己,我每个月只花5000块台币,为什么要去赚25万?那时候我财富自由,已经拥有3个很好的房子,银行也有860万台币存款,但我一天的生活费才不到20块台币。
于是,我下定决心,不再切割生命去换取名利。1984年4月22号,36岁的我关闭了龙卡通公司,只身前往日本,重新成为漫画家。
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行为,觉得我可以开着公司,让员工来管理。我老婆也问我为什么去日本画漫画就要关闭公司。我回答,追两兔一定不得一兔。(金句)
日本最有名的漫画家是手冢治虫(本名手冢治,漫画家、动画制作人、医学博士),代表作有《铁臂阿童木》、《怪医黑杰克》。我去日本的时候,手冢治虫已经往生了。但当时还有一个有名的漫画大师叫千叶彻弥,他画过《好小子》、《小拳王》,画各种运动,是日本的漫画天王。
我怎么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很难办到。因为我是中国台湾人,那时日本人看不起东亚人的漫画、美国漫画,他们尊重的是英、法、德等国家的漫画。我无论再怎么努力,可能都无法成为日本伟大的漫画家之一。
我常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我最厉害的能力就是逆向思考。
蔡志忠要成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作品才能让全世界的出版社都来排队抢?问题的关键不是你作为一个漫画家想要画什么,而在于读者想要看什么。
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我的日文和画故事漫画的能力当然比不上日本的故事漫画家,但我中文比日本漫画家好多了,故事漫画不如他们,但哲学漫画一定没人能赢过我。
从9岁起,我就开始广涉世界上所有的哲学书籍,像印度的《吠陀经》、《奥义书》、《博伽梵歌》,中东诗人米鲁的诗集等等。三省堂书店里有《韩非子》、《孙子兵法》、《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三国志》、《水浒传》、《封神榜》……但我选择了画《庄子》。因为我觉得我的生活就跟庄子一样,不在乎破衣烂衫,习惯以真面目示人。
于是我打稿打了八十几张就去挑战日本的讲谈社。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及版权持有者,与集英社、小学馆并称日本出版界的“漫画三雄”。
经过协商,我所有的漫画都在讲谈社出版,最终销量接近27万本。
在此之前,没有哪个外国漫画家能在日本漫画界把销路做到如此漂亮。并且,后来日本所有的漫画家都对我改口称为せんせい,就是“先生”,这是尊称,意味着把我当成跟他们同样水准的漫画家。
不要在意我们有100万样事物输给100万种人,要在意我们有哪一样赢过全世界。换句话说,人一辈子要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
极度专注才能打造极度美好
我认为,一个人要有三把“屠龙宝刀”,第一个,思考为一切之先;第二个,及早找到自己人生的“那把刷子”;第三个,创造自己的“葵花宝典”。
我从小就陪妈妈3点左右起床,长大后也养成了3点以前起床的习惯。去年我一天只睡3个半钟头,今年稍微累一点,要睡4个钟头。我跟巴尔扎克很像,天黑了就睡觉,只要睡醒了,不管是几点,就视为第二天的开始。
我非常期待清晨醒来。很多作家都是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写作,这是不对的。因为经过一天到晚饭,然后稍作休息再继续在深夜写作,实际是从过去走到现在,所以你的大脑里面有95%都带着过去的思维;但如果倒过来,清晨起床后不讲话、不看电视、不看书,泡一杯咖啡站到窗口,开始思考,这时你的大脑里会有95%是思考未来的,只有5%是带着过去的思维。
我听过麦家讲他怎么写《风声》——花了半年思考,一个月写出作品的一个“小手臂”,再花半年写出一个“头”,这个过程很不痛快。但漫画家不一样,漫画家画漂亮的蛾眉、大眼睛、可爱小巧的嘴巴、爆炸头这些是同时完成的。作家一生最多几十本著作,但漫画家可以出版300多本书。
我在日本的4年时间里画了8000页画稿,曾经连续42天没有打开房门,连续58个钟头没有离开椅子,就是为了完成一件比较重要的作品。
在腾讯动漫平台担任首席顾问的时候,12月26号有家文化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打电话给我说,蔡老师你今年不是答应我们一套书吗?我问他我答应他们出什么书,他说:《达摩四轮》。
在确认好截稿日是新年1月3号后,从12月27号起到1月2号,我从翻译文言文到动笔画画,整整七天我都住在台北市政广场,房间外庆祝跨年的焰火、晚会于我而言完全不存在。2号我给那个总经理打电话,说完成了两本半,还有一本半我三天内完成。后来应该是第四天,我提交了四本书的画稿。那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左脚因为烤电暖炉烧伤了十几个水泡。
湖南长沙的景岑禅师说,进十方世界是沙门眼,进十方世界是沙门身,进十方世界是沙门自己,你自己的那个时空光芒里再也没有别人,这就是心流,就是进入光热空间。
当你做一件事很专注、很顺遂的时候,就会进入光热空间,进入心流。所有的空间、时间、人事都相当于不存在,你唯一可以听到的就是笔尖接触A4纸发出的摩擦声,还有自己的心跳声。
你再去看那些世界名人,无论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还是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最成功的人,都是在最重要的时间点选择做自己最拿手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我画过一则漫画,里面有只小鸟对长颈鹿说:“虽然你长得很高,但我会飞。”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为何要成为、如何成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
2013年、2014年、2018年,我都在腾讯的动漫平台做首席顾问。有个一直跟我对接的人考过我一个数学问题:有1000个铜板随意让你摆10堆,然后就不准再碰;接下来我随意说一个1-1000的数字,比如316,你就要说出是第几堆到第几堆的组合。怎样来设计堆法?
这个题目,我只花了2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堆了1,总要堆2、4,因为有了1、2就不需要3,有1、2、4就不需要5、6、7。同理,有了1、2、4、8,就不需要9、10、11、12、13、14、15。所以答案就出来了——第一堆1,第二堆2,第三堆4,第四堆8,第五堆16,32、64、128、256,这样加起来是511,最后一堆489,所以如果超过511,就把489拿出来,剩下的部分用前面的9堆都可以组合。
我拿着这个问题去问桥牌社的青年队领队,他曾到美国进修数学,二十来岁就获得博士学位。我问完他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就开车去餐厅吃饭,他停完车一进来就告诉我:“我知道了,跟2的10次方有关,2的10次方是1024,但为什么多了24?”我说:“不告诉你。”
后来我又拿同样的问题去问跟我们一起吃饭的另一个人,这个人剑桥毕业,数学特别好,还是中研院研究员。他找餐厅服务生要了一张A4纸,写了10个高等数学公式,想通过组合去求解算法。我看了说,你用这个方法再活三辈子都找不到答案。他追问我答案是什么,我说:“不告诉你”。
同一个问题,三个结果,说明什么?我觉得是:你学得越多,就类比得越多。说白了就是,学习已经放弃了思考,只会去想过去所学能不能应用。可世间没有一件事是重复的,因为时间不一样,人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
所以,因为学习而放弃思考是很愚蠢的;碰到任何事情,只有在当下,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找出“线头”。
其实从这件事,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教训:很多人往往是还没学会走就想学跑,但其实一件事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开始,然后按照必要的步骤逐一完成,才能成功。如果把做事这个过程比作上楼梯,从1到10,顶楼是真理,一楼是无知,中间的每一步你都要确定你踩对了,然后按部就班。
换言之,你首先要知道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请点击小程序进行预约观看)
热爱学习,做独特的自己
1988年我去韩国汉城(现在叫首尔),媒体采访我后报道标题就是《看过2万本书的男人》。我能成为现在的自己,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很爱学习,很爱看书。
许多人也很爱看书,但经常东看一本西看一本,看书的方法不对。我的观点是,要系统性地看书,只有这样,你看过的书才能构成你的知识元素。比如某段时间看佛学,再一段时间看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一定要一鼓作气,一段时间内把那一类的书全部看透、看熟。
学习一定要跟最高标准学,千万不要跟“半瓶子醋”学,那样不如不学。比如,学几何就跟欧几里得学,学微积分就跟莱布尼茨学,学西方哲学就去看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学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就去看“老庄孔孟孙”,一定要以最厉害的人为师。
从1990年到1993年,我花了三年看完了所有的佛学的书,包括《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加起来有495万字。我还喜欢看西方哲学史、西方音乐史、西方美术史、中国哲学史、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我还整理了世界电动玩具史、世界电脑史、硅谷开创史、半导体发展史等,都是成系统性的。
有一天,我去菜市场的一个面店吃饭,一个年轻人坐到我面前问我,为什么能够画出那么多漫画?我回答说,任何的菜市场,不论是西贡还是北欧、温哥华,买的东西无非是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但为什么会有法国菜、英国菜、意大利菜,就单中国菜还可以分出川菜、湘菜、鲁菜、粤菜等等那么多菜系?就是因为手艺不同。
当你去餐厅叫一盘蛋炒饭,他们三分钟就能给你端上来。你知道厨师并没有去养鸡然后等它下蛋,没有去种稻子等它长出稻米,也没有去种菜等它收割,所有食材都是早已备好的;当你去中药房抓一贴药,药房伙计也可以在三分钟内就给你配齐,他依仗的就是背后上百成千个抽屉中早已备好的不同药材。
餐厅的每种食材,药房的每种药材,都是元素,每个元素都是单纯的个体,通过各式各样的配合、组合变成不同的成果,不同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可以是解药,也可以是毒药、补药;一个鸡蛋可以做蛋花汤、煎蛋,也可以做卤蛋、茶叶蛋。
26个英文字母,加上10个阿拉伯数字,加上加减乘除4个四则运算符号,以及10个希腊文字,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需要第51个符号。运用这50个符号,可以写14行诗,可以写《战争与和平》,可以写数学公式、物理公式……
这说明什么道理?在所有素材都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数量不在多,而在于灵活运用,在于是否会整合素材,是否有创新思考。要出类拔萃,就一定要保留自己的独特性,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然,漫画家也一样。漫画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区限制,没有语言限制。对我来说,漫画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内容,内容才是王道。
倒过来想,永远创新
前面我提到,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际关系是金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在我看来,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逆向思考。遇到问题,从里面想,从外面想,从360度想,找到别人没有的idea。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说,“学问”就是平常要学,不懂要问,课堂上不懂的上课问,生活上不懂的下课问。
我不懂的问题有很多,总是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比如,为什么玩水久了手指头会皱皱的,为什么筷子插在水杯里看起来像会转弯……直到有一天,我在教室外走廊上看到老师从教师休息室走出来,一看见我就突然转进隔壁的保健室,才想到:啊我不能再问了,他还欠我23个问题没回答。
从那时起我就明白,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找答案,学习要透过自己来学习,不能只跟老师学。
我学所有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方法,因为过去的方法可能有效、可以利用,但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你去创新。
就像背单词,如果画个X轴、Y轴,分别写上不同的字母。比如,英文“ark”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的首字母组成多个词:“一个lark去一个dark的park,借着spark在bark中间雕刻shark的mark。”就是“一只银雀去一个黑暗的公园借着星星之火在树皮上雕刻鲨鱼的商标。”这样你可以同时记7个单词,再通过画面加固记忆。
我在温哥华自学一年,出了一本2500个字的英文单词d图像记忆法。其实无论是学习语文、英文还是日文,方法都不一样。
很多老师、父母会说,你只要努力就可以走到巅峰。这是善意的谎言。为什么有的人不努力?因为他的努力没有成果,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
人生的学习不是走斜坡,而是走阶梯,人生的努力要有方法,否则只能一辈子在原地跳,连第一阶都上不去。
当然,创新有的是源自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来自于知识。知识的最大源泉就是看书。美国有个哲学家说,智慧埋葬在知识里,知识埋葬在信息里。这又回到前面所讲的,人还是要多看书。
儒释道三家哲学辨析
画诸子百家,我花了许多时间去学习、思考、辨析儒释道三家哲学。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非忠恕两知矣。
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忠”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止于至善。“恕”不是原谅人家,恕是推己及人,做最好的自己。人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再厉害也要跟别人共事,共事的时候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以他的角度去看待他的行为,换位思考。所以“恕”就是“如心”,如别人的心而去做。
“忠”和“恕”做到极致,就叫“仁”。《论语》15900个字,“仁”出现了108次,是《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但“仁”很难达到,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乐。
道家思想跟儒家思想就不一样。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看上去昏昏昏聩,但其实非常清醒。
道家讲究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大地大人为大,讲究上善若水,保持原始状态,不要去生巧智,因为智慧出就有巧诈。“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智。”回到本初状态,不生巧智,才是道家。
儒家思想劝导人要有所作为,道家思想正好是倒过来的。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道家思想刚好相反——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出。
《老子》一共5007个字,最后15个字最重要: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很多学者其实都翻译错了,它真正的意思其实跟佛学或者禅宗一模一样:天之道,利益应天下众生万物而不损害;圣人,只随着变化而变化,没有因为自己去改变,这是达到行为最高准则的人。
1990年,我从温哥华回到台湾,那时已经画完诸子百家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接下来到底该做些什么,最终选择画佛经。
我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看完了南传五部经、《法句经》、《北传法句经》、《南传法句经》,又看了70本经集,我还画了其中的30本,终于弄懂了什么是佛陀思想。
很多信众逢年过节去寺庙礼佛,无非是希望能够借助佛陀消灾解厄,这其实是错的。我们信仰佛陀,以佛陀为师,是要学习佛陀的精神。
在菩提树下,佛陀思考出了“苦”产生的次第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在这之前,古印度人已经有了二法印:
一是“诸行无常”,意思是:凡是存在的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化的必然不存在,任何生命都必须要经过生、住、异、灭四个过程;二是“诸受皆苦”,你感受到的好与不好,都是苦的原因。不好是即刻的苦,好也是苦,因为诸行无常,好会变不好。
佛陀创建的是“诸法无我”。意思是,在任何当下都不要有自我,不要以自我去判断眼前情境的好坏,就是无我。
佛陀说:云何为第一义空经?什么是空的最高境界?所谓“眼生时无有来处,眼灭时无有处,唯有眼不实而生,有业报而无作者。”当我们看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想象情境怎么来的;情境消失了不要想它怎么去的,只有参与变化的行为,而无人为的那个我存在,才是空的最高境界。
很多朋友问过我,你小时候既然信仰天主教,为何长大后画儒释道?我想说,如果所有人都在山脚下,大家看到的视角各不相同,但等到所有人都爬到顶端,看到的景色其实就都一样,只不过讲法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而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甚至于耶稣基督的思想,骨子里的最高境界其实都一样。
2006年9月3日,我第一次去少林寺,为了去揭那块在天龙殿广场竖立的碑。碑刻的正面写着“用心若镜”,背面写着“生命就是时间的微积分”。
“用心若镜”取自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心就像镜子一样,只照万物而不做评判,照花是花,照草是草,照美是美,照丑是丑。
这其实跟佛陀讲的空的最高境界是一样的——使用正确的心,像镜子一样反映万物,无论境遇如何变化,只完全顺势反映事实的行为,完全无我。
为什么说“生命就是时间的微积分”呢?因为当一个人全部处在无我状态,他的每一刹那都是他生命的本身,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当下集合相加,就是一生。换句话说,当下是一生的微分,一生是所有当下的总积分。
英国画家诗人布雷克也是一个开悟的禅师,他写了一首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握无穷于掌心,窥永恒于一瞬。如果不能融于此时此地此刻,明天也是此时此地此刻;如果能够融入当下,就没有任何生命会来临。
结语
大概两年前,我突然想到,如果当初钱钟书、傅雷、陈景润、华罗庚等等这些人,能够把他们一生的精华通过视频传播给所有的听众、观众,那一定是中国的财富。所以,我最近几年来开始参加许多视频节目,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我讲的话里,体会到一些道理。
比如,人生其实不是来换人民币的,人生是来完成自己的。
比如,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所以身为妈妈要理解自己的小孩,要真正知道什么对他好。
再比如,每个人都可以厉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你觉得你有多厉害,你才能变得多厉害;你觉得自己有多美,你就会展现多美。
……
我出生在台湾中部靠山的一个贫穷小村庄,没有家世,没有文凭。如果我可以有今天,那么贵州、云南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孩也办得到。如果你不行,不要怪罪于时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厉害的自己,每个人都要看得起自己,做出最好的自己。
*本文根据蔡志忠老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整理而成,整个课程时长近2小时。受限于微信的阅读体验,本文内容仅为完整课程的1/3,欲知蔡志忠老师课程的完整干货,请点击下方海报后扫码观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