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源于极致自律 | 陆奇特质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具备自己独特的特质和行为习惯。

比如陆奇,这位被广泛誉为“罕见商界奇才”与“流动原则”的人物,究竟有着哪些独特的心智工具呢?

你好,欢迎来到《高手攻略》,这一次我们来聊聊陆奇。


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对,就是那个人——宣布离职当日,百度股价跌幅达9.54%,市值一下蒸发了94亿美元。


陆奇历任雅虎执行副总裁、微软执行副总裁、百度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目前是是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而关于其就职YC,有圈内大咖甚至为其抱憾:“陆奇这次是屈就了。”

这就是陆奇的分量。

那么,究竟是什么独特特质成就了陆奇?我从一些公开资料里梳理出4个关键要点,供你借鉴:

陆奇的特质一追求卓越

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最好


更高的标准,才会有更好的选择。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应该来自他的内心我,而不是受环境左右。


所以,提到工程师的自我成长,陆奇强调Engineering Excellence,即工程技术的卓越性和能力——“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最好,一定要是做业界最强的。”


他这样解释说:


“任何市场竞争就像打仗一样,就看你的部队体能、质量,每一个士兵他的训练的程度,和你给它使机关枪、坦克,还是什么样的武器。


所以Engineering Excellence跟这个类比,我们要建的是一支世界上最强的部队,每一个士兵,每一个领军人,每个人的能力,他的训练都是超强的,然后我们给每个人提供的工具和武器都是一流的。


所以Engineering Excellence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个人的、团队的,能力的追求和工具平台的创新,综合在一起可以给我们带来长期的、核心的竞争力。”


其实,优秀的灵魂总是惊人的相似,关于追求卓越,很多大咖亦是如此:


比如阿里超强执行力的真正核心秘密是什么呢?超常目标。马云曾在很多年间都被认为“疯狂”,“既要,又要,还要”,专门用来描述他对于多元目标的极致追求。因为只有提出超常目标,激发出真正的创造力,才能创造不一般的结果;


再比如,马斯克让人敬重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总在挑战mission impossible,从Telsa到SpaceX;


当然,还有那位被誉为暴君式领导的贝索斯,他也同样强调,要永远以高标准的要求去引领团队——


你必须在每个利益相关领域单独学习高标准。


而曾鸣(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在一篇文章中,甚至还进一步分解了“优秀”与“卓越”的区别,并且提示要警惕停留在优秀的诱惑——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公司容易滑入优秀的‘陷阱’中,去实现那些清晰目标,获得成就的快感,然而在这些成功中投入努力、获得认可,你可能离一家卓越的公司越来越远。


追求卓越充满了挫败,但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你和企业无法替代。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想修炼成一个厉害的人或是成就一家厉害的公司,那么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以最高目标为第一原则。


仅仅是“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最好。


二时间管理

马拉松快步跑


无论创业,还是在大企业里从业,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来让产出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


陆奇的策略是设计一个“马拉松快步跑”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心态。有这样几个步骤:


①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


②其次,这场马拉松的速度需要很快,因为现实世界中,任何高价值的东西——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好岗位等——都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你需要保持速度并持续领先。


③要有节奏。类似在高速公路开车,你需要保持一个均匀的高速,然后时不时的,你需要加速一下,再回到之前均匀的高速。你要避免过度频繁的加速减速。


因为就像一辆车,如果一直都是高速前进,只是偶尔需要超车再减速一下,这对于一辆车的损耗是很低的,会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车况。但是如果一辆车过度频繁的突然加速减速,会对这辆车带来巨大损耗,不用多久车就可能垮掉。


另外,还要注意必须避免经常性的透支,经常性的拼命追赶截止日期,经常性的处于疲累状态。身体和精神上偶尔透支可以补回,不可长期透支。


总之,跑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并且可以应对临时突发状况的马拉松才是关键。


当然,支撑这种马拉松心态的底盘是极致自律。以下是网上传播的一份陆奇的日常作息清单(未核实),你来自己体会下吧:


每天3点起床,先查邮件,回复邮件。

4点跑步,跑上5公里。

5点至6点,就到办公室上班。

7点前,处理完所有邮件。

8点前,做好当天工作计划。

9点,和姗姗来迟的老外开晨会。

22点下班,学习一个小时。

23点上床休息。


三每天学习

do more,know more,be more


陆奇说,“人生不是线性的,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所以,每天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学习能力,看再多世界也没用。“do more,know more,be more”——做得更多,知道更多,成就更多。


基于此,陆奇每天坚持学习英语,每天坚持阅读最前沿的论文。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软件、一个代码——


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版本好,明天的版本肯定会比今天好,因为即使犯了错误,我里面有if statement,说如果见到这个错误,绝对不要再犯。


Life is too short, don’t live the same day twice. (同样一天不要重活两次)”


此外,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最好的工程师,还要关注深度学习和产品生态,所以陆奇说:


“如果把深度学习真的要想彻底,必须把物理重学一遍,把生物学看一遍,再把进化论再看一遍。因为深度学习跟这些东西完全相关,自己肯定想不清楚,要彻底想清楚,必须学。


如果不懂产品,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最好的工程师。真正要做世界一流的工程师不光要懂产品,还要懂整个商业,懂生态。因为你的工作的责任,是能够看到将来。把技术展望到将来的需求,把平台、把开发流程、把你的团队为将来做准备。”


还有,世界变化这么快,未来什么样的专业更有竞争力?陆奇给大学生们的建议是——


修双学位: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如果一个人还有能力和精力在大学学习第三个学位,我会加上经济学。如果还有能力再学一个专业的话,我会建议心理学。


四阅读


影响我思考方式的更多是作者


哪些书籍影响了陆奇的成长呢?


陆奇认为,对其影响,尤其是思考方式影响重大的并非文字作品,而是作者,他这样复盘自己的阅读经历——


“当我在复旦上大学时,罗曼·罗兰对我影响最深。比如他的《贝多芬传》(贝多芬是我儿时的偶像,那时的我太喜欢这本书了,以至于手抄了整本书。当然,书也不算长就是了),《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以及小说《约翰·克里斯多佛》,都对我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研究生时,艾因·兰德的一些书,比如《地球颤栗》和她的其他一些作品,都引发了我去更多的思考除科学技术之外的更多问题。


在我工作的早年间,对我影响深刻的是吉姆·柯林斯,比如他的《从卓越到优秀》,《基业长青》。


当我开始在大公司组织里领导团队时是杰弗里·摩尔(《跨越鸿沟》,《龙卷风暴》,《公司进化论》,《未来飓风》等)。我也很幸运,跟杰弗里在不同项目里一起工作了10多年。另一个人是弗雷德·考夫曼(Fred Kofman),《有良知的商业》(Conscious Business)《清醒》(MeaningRevolution)等,弗雷德也是我的良师。


近几年,我阅读比较多的是史蒂芬·平克(《心智探奇》,《思想本质》等),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极简人类史》等),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未来的冲击》等)。”

以上就是我在陆奇身上发现的一些特质,你对哪一条最有共鸣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最后的最后,再多唠叨一下向牛人学习的正确姿势,有2点需要你特别留意: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盲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发扬光大。所以学习陆奇,不是否定自己,而是通过他进一步发掘自己。

正如《巨人的工具》一书所谈到的:

你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偶像、巨人、亿万富翁等)几乎都是凡夫俗子,只不过他们把自己的优势放大了1~2倍。一些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并围绕这些优势集中培养了各种好习惯。

所以要谨记,一个人最低效的努力,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短板。

多视角学习——三人名单。

向牛人学习,多视角方式更优。海豹突击队指挥官克里斯·福塞尔曾分享过一个方法,即设置三人名单——

这三个人是要你始终观察的,其中一位是你值得尊敬的前辈,一位是你的同辈并且比你还要优秀,还有一位是你的下属并且他的工作比曾经的你做的还要好。始终观察、学习这三个人,并对照自己,直到你做得非常好了以后,找到新的三个学习对象。

你看,前辈、平辈、下属,每个角色的闪光点都不一样,特别是如果你具备向下属学习的眼光和胸襟,那就更厉害了,有没有觉得很妙?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关于向牛人学习这件事儿,如果你有更新鲜更好玩更酷炫的想法,欢迎分享给黑卡,一起日日精进。(完)


参考资料:

1. 百度陆奇最新内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给工程师的5个建议(量子位);

2. 这个世界有一个秘密:看不到的东西决定看得到的东西(拾遗);

3. 十问陆奇:大部分人只看眼前,而忽视把时间投资在更大的成长机会中(36氪);

4. 警惕停留在优秀的诱惑,这是卓越最大的敌人(曾鸣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