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成功的结果和找到成功的方法,你要哪一个?

造纸术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造纸术的伟大,在于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纸。

「得到」作者吴军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造纸术最大的贡献,不是“纸”,而是“术”。因为“纸”是成功的结果,而“术”是成功的方法

他的这个观点非常有趣,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你好,我是吴军。今天我们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一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术为什么重要呢?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取决于科技发明本身,还取决于对这些发明的传承和传播,而无论是传承还是传播都有赖于对于科技成就的完整记录。

人类早期总结出的知识只能口口相传,这样不仅传播得慢,而且还经常误传、失传。

我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世纪中期,在格陵兰岛北极圈里生活的因纽特族群中,几位长老染病去世,按照当地的风俗,要把他们生前所用的狩猎工具拿去陪葬,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记录的传统,制作这些工具的手艺就失传了,这个族群的人口数量锐减了一半。

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只好再花很多时间重复之前的发明,经常在低水平上重复,而不是获得可叠加式的发展。因此,记录和传播知识很重要,而且对文明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创造知识本身。

人类其实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们于是在洞穴的岩壁上、石头、陶器或者龟壳兽骨上去记录信息,这些信息很多都被永久性地保留下来了,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很高,而且不方便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怎么能把信息记录下来并且随身带走呢?

不同时期的人想出了不同的办法,挑几个给你说说。

泥 板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无疑是先驱,他们把胶泥拍成比巴掌略大的平板,将图形和文字刻在上面,然后晒干或者用火烧成陶片。胶泥随处可取,非常廉价,在上面刻写也不麻烦,因此这种记录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在美索不达米亚迅速普及。

今天我们依然能找到美索不达米亚各个时期留下的大量的泥板,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内容,从合同到账单,从教科书到学生的作业,从史诗到音乐,这让我们能够非常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泥板是如此地廉价而且记录方便,人类使用泥板的年头甚至远比使用纸张的年头长得多。使用纸张的历史不过两千年,但是泥板的使用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为久远,一直用到大约两千年前,羊皮纸成了西亚和欧洲主要的记载工具,前后长达3000多年。

不过,泥板虽然便宜,有两个致命的缺点,它还是太重了,又太容易损坏了,相比之下,古埃及人随后发明的莎草纸就要方便得多。


莎 草 纸


古埃及的莎草纸(Papyrus)虽然名字里有一个纸字,而且铺开来确实像是一张纸,但是它和今天的纸张其实是两回事,它更像中国古代编织的芦席,当然它很薄,便于携带。

莎草纸非常昂贵,因此在古埃及它只能用于记录重大事件和书写经卷,以便把这些重要信息传递给后人。事实上,古埃及或古希腊人在使用莎草纸书写卷轴时,都需要先打草稿,然后誊抄,以免浪费了珍贵的纸张。

莎草纸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并且一直使用到公元800年左右,直到阿拉伯人从中国学到了造纸术,前后时间跨度近4000年。不过在最后的1000年里,莎草纸和羊皮纸是并存的,而羊皮纸的发明,按照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的描述,则是埃及一位国王对莎草纸禁运的结果。

事情是这样的,在很长的时间里,埃及垄断着这种昂贵又必不可少的“纸张”,因此从环地中海国家那里发了不少财。

公元前200—300年左右,小亚细亚的希腊小国帕加马(Pergamon,也翻译成“佩加蒙”)开始繁荣。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对文化很推崇,打算建立起一个大图书馆,并试图赶超在地中海对岸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当时图书馆的概念不仅是藏书,而且像一个大学或者说研究所,建立图书馆是为了吸引人才,帕加马当时从欧亚非各地四处网罗人才,包括跑到亚历山大图书馆去挖人。经过随后几代国王的努力,帕加马图书馆终于成了古代世界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文化中心。

帕加马文化的繁荣使得对埃及莎草纸需求的剧增,以至于短时间里对尼罗河三角洲纸莎草的过度开采使得随后原材料无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埃及(当时已经是托勒密王朝了)国王决定给帕加马来个釜底抽薪——禁止莎草纸的出口。

帕加马人不得不寻找新的文字载体,他们发现可以将刚出生就夭折的羊羔和牛犊的皮,经过处理,拿来写字,不仅字迹清晰,而且耐久耐磨,取放方便,于是就发明了羊皮纸。


羊 皮 纸


“羊皮纸”这三个字的中文字面意思有点误导,因为这种纸张的原材料从一开始就是羊皮和小牛皮都有,在拉丁语中,它以当地的名字pergamena命名,而它的英语说法parchment则是以制作的方式“烘烤”命名的。

相比较脆弱的莎草纸,羊皮纸有不少优点,比如它非常结实,可以随意折叠弯曲,此外它还可以两面写字,这就让图书从一开始的卷轴发展成册页书,这就如同中国在纸张出现之后,图书也从一卷一卷的竹简书,变成了一页一页的纸书一样。

羊皮纸非常昂贵(实际上比莎草纸更贵),因此通常不得不反复使用。具体的做法是用小刀把以前的字迹给刮去,然后重新书写。这便出现了一张羊皮纸上有不同历史时期文字的现象,而经过今天的技术处理,有时能从羊皮纸上读出表面字迹下面的文字。阿基米德手稿的抄本就是这样被复原的。

无论莎草纸还是羊皮纸都不是理想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知识传播的速度并不快。


造纸术的发明


在过去的上千年里直到今天,全世界知识和信息能够被记载,并得以迅速传播、普及,则要感谢中国1世纪时也就是东汉时的发明家蔡伦。需要指出的是,蔡伦发明的并不是纸张本身,而是能够大量生产廉价纸张的造纸术。

在科技史上,第一个造出某种物件的意义其实远没有发明生产这种物件的流程来得意义大,在纸张的发明上也是如此。虽然在蔡伦之前已经有了纸张,但是要么价格太高,要么质量太差,只能当抹布使用,不能书写。在历史上发明的荣誉常常是给最后一个发明者,而不是第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讲,蔡伦既是造纸术的第一个发明者,也是纸张最后的发明者,他的贡献不仅是发明了一种具有通用性的书写载体,而且发明了一种工艺,能够大量生产这种纸张。

古代一种文明的繁荣包括其科技水平的提高,总是和相应信息载体的发明和普及直接相关。苏美尔文明能够率先发展起来,和它发明了泥板记录相关,类似地,莎草纸的发明和普及伴随着古埃及文明,羊皮纸的发明伴随着希腊和罗马文明,竹简(和木简)的使用和普及让中华文明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一个顶峰。而纸张的发明,则在随后的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从东汉末年到隋唐,虽然战乱不断,中华文化却在不断发展,这里面,纸张的贡献不可低估,相比之下欧洲在古罗马之后,因为为数不多的藏书被焚毁,很多知识和技艺都失传了。到了文艺复兴时,欧洲人不得不从阿拉伯将失传的著作翻译回来。

中国的造纸术在8世纪被阿拉伯人学会了:一般认为他们是在打败了唐军,俘获了一批工匠后学会了造纸术。造纸术传到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正值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然后进入摩洛哥,在11世纪和12世纪经过西班牙和意大利传进欧洲。造纸术每到一处,当地文化就得到很大的发展。

欧洲的第一个造纸作坊于1150年在西班牙诞生。一百多年后,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造纸厂,当时正是但丁生活的年代,很快文艺复兴就开始了。又过了一个世纪,法国成立了第一个造纸厂,然后欧洲各地才逐渐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宗教改革才有了开始的条件。

1575年,西班牙殖民者将造纸术传到了美洲,在墨西哥建立了一家造纸厂。而美国(北美殖民地)的第一家造纸厂于1690年才在费城附近诞生,早于北美独立运动

造纸业的发展,和西方国家的文明进程、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因为它们都“恰好”先于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其实并不奇怪,文明的进程常常和知识的启蒙、普及有关,而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廉价的载体——纸张。


要 点 总 结


1. 禁运这种事其实很不靠谱,如果一种商品有很大的需求而又得不到满足,常常会出现替代品。

2. 信息在文明进程中的主线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信息的产生,另一个是信息的载体,也就是信息的传播。

文明的进程和信息的传播关系非常大,在计算机磁存储出现之前,纸张是最廉价,最方便的信息载体,因此它在科技历史上特别重要。未来任何与信息产生和信息传播(或者是信息载体)相关的技术,都可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我们值得为之投入精力从事的行业。

3. 蔡伦发明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套工艺。在历史上,造出一张纸不难,难的是发明一套能够不断廉价造纸的工艺。

今天专利所保护的,主要是流程、工艺和方法,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比如,你不能说把电冰箱这种东西保护起来,不让别人做。只能说把制造出电冰箱这种东西的某个方法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