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性侵案民事起诉书”,和疑似刘强东当晚的监控视频陆续被放出,明大事件随着“反转”的呼声迎来了又一拨吃瓜高潮。那段没有被警方证实过的视频,或许能帮刘强东在舆论和形象上挽回一局。但即使视频真实有效,最多可以证明当事女生的说法和事实多处有出入,却已无法100%还原刘强东一直以来树立的对外形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作者:Cuba Libre
眼下,刘强东和动荡的京东正在被“全民目击”,而如今要避免京东受到更深的牵连,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刘强东辞任CEO。
刘强东是个合格的CEO吗?
从0到1,刘强东创立京东的故事已经早已被当成了创业典范。但是现在京东却在过着最大的一个坎。
▶1、公众形象已被摧毁
2018年11月份,京东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刘强东在明大事件后公开“露面”表示:现在整个京东集团的管理团队已经稳定而且成型,个人的主要关注点放在新业务上,面临四件事:战略、文化、团队和新业务。刘强东没有谈及明尼苏达事件,京东高管称,该事件对京东运营没有产生影响。
但是,市场的反应说明了一切。该周周一盘前公布三季度财报业绩后,京东股价盘前已经跌约3%。尤其在刘强东“现身”后,京东开盘跌约2.6%,最终收跌8.42%,收报21.10美元,创2016年7月8日以来新低。
可以说,京东的股价正随着剧情走势而涨跌,京东集团的商誉已经和刘强东本人的形象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明大事件没有完结,投资人们也开始唱衰京东。
港股那点事文章《京东渡劫》中数据显示,年中最高点时有581家机构持有京东股票,而到了第三季度末,这个数字变成了155家,持股总数从6.177亿股减至4081.563万股,铁杆粉丝高瓴资本也由粉转黑,减持了6亿美元股票,转而9亿美元买入阿里。
形象上过于绑定,京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刘强东……这些都在成为京东的bug,而京东现在最大的bug还是业务上无法觅得增量。
▶2、京东的那些错过
找不到新的增长点,是京东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同时,其现有的成绩也在稳步下滑。
比如营收。2018年四个季度,京东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33%、31%、25%和22.4%,逐季下滑。而另一边它的对头阿里还在保持着收入同比增长超50%的速度。
不止营收增速不升反降,去年,京东已经在多个数据层面被“闯入者”拼多多超越。京东2018年Q3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的过去12个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首次出现环比下滑(由上一季度的3.138亿下滑3%至3.052亿),而与此同时,拼多多已经在年活跃用户数上对京东完成了超越。另外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在用户使用频率和时长这两个指标上,京东也落后于拼多多。
一直以来想要超越阿里的京东,现在却落于拼多多之后。而曾经,京东对拼多多不以为意。
AI财经社文章《我为什么离开京东》中有京东离职员工说了这样一个细节:京东内部其实很早就知道拼多多,2017年就体验过拼多多。“不过,从我的角度来看,公司内部对于这个竞争对手并不重视。刘强东甚至在一个会议上说过,拼多多不过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依然是供应链和物流。他骨子里是看不起打着假货烙印的拼多多的”。
拼多多背后是消费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但是显然京东忽视了这个市场。到了2018年初,如梦初醒的京东才匆忙上线京东拼购,“只不过为时已晚”。
目前,虽然京东和拼多多的战争目前还没有到一触即发的程度,但是在对下沉市场的冲击上,京东已经晚了好几步。
除此之外,京东还错过过太多的机会,近在眼前的就是“新零售”机遇。
众所周知,京东错过了盒马。这是个被讲了无数次的故事——据说侯毅在京东物流任职时就曾对刘强东提出过盒马的雏形,但在侯毅的设想中,盒马应该走重模式,这和刘强东认定的轻资产模式的路子不相符,思路被刘强东否定。
这才有了后来,侯毅在阿里的支持下创立盒马。虽然后续京东也推出了7FRESH,但相比盒马,显然7FRESH步履更加艰难。
今年2月份,京东整合生鲜电商和7FRESH,由京东高级副总裁王笑松负责。但就在前段时间,王笑松被调岗。在外界的猜测中,这正是因为7FRESH的局面一直没有打开。7FRESH曾经的目标是3~5年在全国范围开设1000家7FRESH门店,而现在只有区区十几家。下脚晚了一步的京东,在供应链、管理和门店布局上也并没有多出什么深刻的理解。
京东在所谓新零售的布局中没有占得先机。
知己知彼的侯毅曾经这样评价京东的物流体系:“京东运费为什么一涨再涨?根子在于成本问题。京东是PC时代中心化的物流体系,初期成本高一点,但是体验好,而且随着规模扩大单位成本自然降下来。问题是,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个最佳规模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之后效率降低,成本不减反增。”
侯毅的离开,和京东一贯的管理风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眼下,京东的管理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3、铁腕管理
3月15日,京东原CTO张晨的离职拉开了京东人事调整的序幕——接着,刘强东身边担任着重要位置的CLO(首席法务官)隆雨、CPO(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也相继离职。此番调整的另一边,是京东商城本土派老臣徐雷在刘强东静默期独当一面。在外界的解读中,这宣告了刘强东依然无法信任空降系,京东“外企空降派”历任高管的时代就此结束。
京东高管间的派系纷争,已经成了京东内部管理上一个偌大的问题。
有知情人士告诉虎嗅,京东内部中高层派系林立,基本分为海归、本土成长和从大企业跳槽过来三类,而高管的背景在京东往往被标签化。“这三条线共同地融合在了京东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里面,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派系之间的斗争。不管是CXO离职还是高管被裁,这只是一个结果。”该人士说。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派系林立、管理混乱,京东的掌控权却始终不偏不倚握在刘强东自己的手里。
对于控制权,刘强东有着绝对的执念。他曾说过:“对于资本,我只有一个底线,就是控制权。我永远要控制股东会,永远控制董事会。”如今,刘强东持有京东大约16%的京东股票,占有80%左右的投票权,拥有对京东集团的绝对掌控。
明大事件爆发后,在刘强东不方便露面的时期,是轮值CEO徐雷被推到了台前。但静默期过去,刘强东继续活跃在公司的内部信中,并为京东主导了这样一场震感强烈的大调整。刘强东一人之于京东,铁腕依然。
所有被积压的关于管理方面的公司负面情绪,都在明大事件之后得到了爆发。
刘强东需要卸任CEO
借着京东调整架构、肃清高层的机会,京东的要务恐怕还是解决其在管理层上过于依赖刘强东的顽疾。
而京东越是离不开刘强东,为了京东的商誉和市场表现,为了投资人的财富,刘强东或许就越应该适当“远离”京东,放权治下,比如卸任CEO。
刘强东离开了CEO的岗位,并不见得京东会就此倒塌。暂时退居幕后,刘强东并非就从此对京东的事务不闻不问,无法返回台前。他甚至可以继续行使手中大股东的权力。
互联网企业中有类似行为的是阿里和携程。在外界的眼中,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已经在2016年将CEO的权杖交到了携程女二号孙洁的手里,退居幕后。但其实,梁建章主要的时间还是放在处理携程的事务上。携程的总航向,依然在梁建章的手里。
刘强东对京东的话语权不会消失。
而因为股权和投票权在握,刘强东是否离职,只有他自己说了算。但让刘强东辞任CEO,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强东在《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一书中曾说过:如果有一天京东失败了,那么不是市场的原因,不是京东对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资人的原因,一定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而在团队这100%的责任中,一定有99%是我造成的。如今这段话无比应景。
刘强东也说到了“卸任CEO”一事。
“对于一家高速运转的企业来说,换人,特别是换高管和首席执行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首席执行官为例,我虽然深知自己能力也有碰到天花板的时候,也知道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自己一定会选择退出运营层。但说实话,我可以逼迫自己去学习,去提升,不过我绝对不敢轻易卸下首席执行官的重担。”
他给出的理由是:“凡是首席执行官离职的,很多在接下来都会伴随一大批核心人员和高管人员离职,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这样。总的来讲,换一个首席执行官,企业大概需要三年的震荡期,前提还必须是首席执行官换对了。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在刘强东心中,现在的京东显然还没有一个完美的二号人物可以顶替其坐上CEO的位置,但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放权,恐怕以后也不会有。
但是,为了京东,刘强东应该先卸任CEO。
(注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作者:Cuba Libre;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