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管理是一个方法问题,佛法、佛经和戒律缺一不可

对于公司每个员工而言,做到“戒律”(十二条令)是最基础的,否则就不可以留在公司;若还能掌握基础版本的“佛经”(管理方法论)即可胜任中层干部;若再掌握了高级版本的“佛经”(经营方法论),那就是证悟了“佛法”之人,可以担任我们的领军人物。

佛教为什么能传承这么多年,全世界这么多的人信奉?是因为佛教声称找到了渡人到极乐世界的佛法,并且告诉大家只要践行佛法,人人皆可成佛。

但佛法非常高深,只有释迦牟尼懂,后来有些活佛也懂,怎么样才能让广大的信徒都学明白和践行呢?

于是有了佛经,佛经是释迦牟尼对佛法的讲解,以及给出的修炼方法,例如《金刚经》、《心经》、《四十二章经》……信徒们可以通过研习佛经来体会、领悟佛法。

对于更广泛的人而言,读不懂佛经或者不识字怎么办呢?

于是佛教设计了戒律,“五戒”、“八戒”、“十戒”,只要照着做,就是在践行佛法的路上,例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这是人人都懂人人都能做到一时的,修行就是考校你能不能做到一世,如果做到了,也就处在接近佛法的路上了。

由此可见,佛法、佛经、戒律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佛法而言,佛经是佛法的落地方法,戒律是佛经的落地工具;对信徒而言,戒律是修行佛法的入门,佛经是研习佛法的路径。

同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企业文化管公司,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同样应该包括自己的佛法、佛经和戒律三个层面。


企业文化的佛法,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称企业文化三要素: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是我们存在的目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

愿景,是我们中长期的奋斗目标;

价值观,是我们信奉的最高是非标准。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我们企业所有成员共同信奉并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志同道合中相同的“志”,是我们信奉的“佛法”。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践行这个使命、愿景、价值观。

为了让企业文化三要素这个“佛法”落地,我们还需要一些“佛经”来讲解“佛法”,并给出践行“佛法”的方法。

在拉卡拉,我们有两本佛经:一本是管理方法论,一本是经营方法论。

管理方法论是“基础版本的佛经”,给中层干部用的,内容是管事四步法和管人四步法,教你如何按照拉卡拉企业文化三要素的要求来管事和管人。

经营方法论是“高级版本的佛经”,给高级干部用的,内容是经营三要素,就是柳传志先生的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教你如何按照拉卡拉企业文化三要素的要求来经营公司。

同样,对于所有员工,我们给出了“戒律”,即“拉卡拉十二条令”,对于指令、沟通、思考和行动做出了十二条规定。不要问为什么,照着做就是了,做了就是在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三要素。

而且,就像清规戒律是所有信徒不论高低贵贱都要遵守的一样,“十二条令”是拉卡拉所有员工、中层干部、高级干部都必须要遵守的,级别越高越应该严格遵守。

用文化管公司,就是建立起从佛法到佛经以及戒律的体系,即建立起从使命、愿景、价值观,到管理方法论和经营方法论以及十二条令的企业文化体系,然后天天讲,以身作则,融入业务,将之作为终极尺子来衡量一切、管理一切。

管理是一个方法问题,有方法就能达成管理目标,没有方法,天天讲也没有用。如果我天天跟你讲佛法,但是没有佛经,没有戒律,对于很多人来说,讲多少遍也是没有效果的。

好的管理者必须能够设计出管理工具,然后坚决宣贯。

对管理者而言,不但要提出“佛法”,还要给出“佛经”以及“戒律”,以身作则并融入业务,才能锻造出一支主人心态、结果导向、志同道合的队伍。

对于公司每个员工而言,做到“戒律”(十二条令)是最基础的,否则就不可以留在公司;若还能掌握基础版本的“佛经”(管理方法论)即可胜任中层干部;若再掌握了高级版本的“佛经”(经营方法论),那就是证悟了“佛法”之人,可以担任我们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