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文 | 最近半年,我想明白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事


– 第 34 篇 –

1


最近在湖畔大学听马云分享。他说:1999年,孙正义要给阿里投资2000万美元,占股30%。当时马云并不知道怎么花这笔钱,但出于虚荣心接受了这笔投资。此事遭到身边同事的疯狂批评,马云也觉得自己做错了。


没想到几个月后,互联网泡沫就破灭了。泡沫一破,所有人都没钱了,但阿里活了下来。


运气的重要性,很少被真正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所谓成功的公司,其实只做成过一件事。


2


从做成第一次到做成第二次,中间有巨大的鸿沟。因为做第二次时,幸运女神往往不会反复降临,所以需要比第一次更强得多的团队。


理解了这件事,才会理解团队培养的重要。


3


当问题出现时,老板有三种应对措施:

A 提供解决方案

B 对别人提供的方案提供判断和修改

意见

C 提供思考和决策的方法


这三种应对措施,解决问题的效率从高到低。但从培养团队的角度来说,却刚好相反,效果从低到高。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非常厉害,为了解决一些业务问题,自己看机器学习、看统计学,甚至捡起自己好久没写的代码。后来才渐渐意识到,我“提供解决方案”的冲动,恰恰剥夺了团队里其他人的成长空间。这种做法,太傻了。


王兴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当员工问他一个事情怎么解决,员工想要答案,但他却总是只给思考方法。


4


怎样才能提供思考方法?我的答案是:提炼关键问题。


比如有同事想要立项做一个新游戏,我会问三个问题:

A 用户是谁?

B 为什么好玩?

C 为什么耐玩?


有一次,有个同事反问:为什么是这三个问题?为什么不考虑商业化?


我对这位同事说:这就好像要给你找个女朋友。首先,要了解你的需求。其次,女朋友要长得好看,契合你的口味,这就解决了“好玩”问题。然后,女朋友要性格好,也许还有才华,还很有趣,这就解决了“耐玩”问题。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你们就能长远在一起。至于你口袋里的钱,都是你女朋友的。同事一听,立刻就明白了。


5


一个人的学习,一共就三种渠道:听讲、模仿和试错。三种渠道,往往缺一个都不行。


不听讲当然不行。


听讲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人类有复杂的语言,可以传递想法。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学习效率会很低。


不模仿不行。


有阵子创业圈很流行讲“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一种注重逻辑推理、而不重经验的思考方法,被埃隆·马斯克所强烈推崇。但正是这种思考方法给埃隆·马斯克带来不少麻烦。今年4月埃隆·马斯克发twitter承认:过度强调自动化生产是他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换言之,如果早点像其他公司那样部分采用人工,量产问题可能早已解决。


不试错也不行。


有些坑,不自己踩一遍就根本不会理解。举例而言:大部分第一次做产品的制作人,往往不能分清自己的喜好和用户的喜好之间的区别,非要等产品上线、见到用户之后才能明白。因为理解“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这件事,真的非常困难。


马云说:阿里在人才培养、给人才试错上付出的投入,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公司,包括华为也不例外。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是他的公司市值最高,就当他说什么都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