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 别再心存侥幸,医美项目美容院真心碰不得!

编者按


“生美”、“医美”这两个词大家并不陌生,

但何为“生美”?

何为“医美”?

美容院能做哪些项目?

哪些项目碰都不能碰?

并非每个人都清晰。


最近几年,“生美”转“医美”、“生美”搭“医美”日趋白热化,美容院似乎都想往医美上靠一靠,这让原本就不清晰的界限显得更加模糊。以至于,有不少消费者会认为,在生美机构做医美项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惜,常常会碰到没有正规资质或者并非专业医学人士操刀,付出惨痛的代价。


市民曹女士最近就碰到了类似事件,曹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一家美容机构做了隆鼻手术,原以为“高颜值”能带来自信,没想到手术的后遗症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曹女士说,自己在一家美容院花了3万多元做隆鼻手术,由于手术人员的技术问题,自己的鼻子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早上起来,鼻孔里会有血痂,晚上洗澡的时候,会流一点脓出来。总之鼻子经常会有分泌物,手术的口子一直长不好。”令曹女士气愤的是,美容院一再推说是她自己没有护理好,根本不承认存在医疗事故。


至于美容院以及手术医生是否具备资质,曹女士表示自己并不清楚。目前,曹女士已将情况反映给了当地的卫生监督部门,希望能对这家美容院进行调查。


幻想着“高颜值”的曹女士,用自己惨痛的经历,终于认清了美容院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你认清了吗?



小贴士


生活美容:

是指通过面膜等美容产品来进行美白等项目的机构。


医学美容:

是指利用医疗器械、药物,通过手术等方式展开美容服务,诸如打玻尿酸、水光针这些都属于医疗美容。


美容院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医美项目千万别碰,但不可否认,现如今,医美机构发展迅猛,向医美转型,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蠢蠢欲动的美容院应该如何做呢?


“生美”转“医美”是趋势,转型前,需抱有敬畏之心


太平洋整形总经理

张智雄


生活美容如果想要把长期服务的客户转变为医美客户,获取更多的利益的话,向医疗美容转化是必由之路。


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生活美容以前获取的利润是比较大的。我们来聊一下企业属性的问题,生活美容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而医疗美容是计划商业又跨医学。


生活美容的老板,如果想转行进入医疗美容,首先要尊重医疗的本性,就是要对医疗、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不然很难走得长远。人在暴利面前其实是很难自律的,所以对他们首先要对医疗心存敬畏之心,然后需要摆正在核心资源获取上的心态。


“生美”转“医美”,可从轻医美开始涉足!


连天美集团

黄剑飞副总裁


随着大消费的升级,生活美容的专业化跟医疗化是一种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经营理念上,医疗美容是以医疗为核心的,而生活美容是以服务为核心的。


虽然在表面上看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还可以结合在一起,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这是一种理念的差异。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两者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生美向医美发展是非常有机会的,另外,我还是建议生美想要转型医美,最好先从轻医美开始!


台湾生美、医美界限清晰,值得学习


相比大陆,台湾“生美”和“医美”之间的那条分水岭,显得更加的清晰,这点在138稍早前文章《探秘台湾医美 | 台湾生美、医美界限清晰,不踏入雷池半步!》中,有详细描述。


138专栏作家

Dr.sissi徐思思医师


台湾的生美和医美界限非常清晰,生美就是做基础的面部及身体护理,不涉及微整、光电等偏医美的项目,我认为这一点,是大陆这边的机构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生生整形外科医院

王笃行院长


台湾法律的限制很严,台湾有规定,非医疗人员不得从事医疗行为,医疗人员不得在非医疗场所从事医疗行为。


如何区分生美和医美:


1、要看医生的执照;

2、医材一定要合法。不合规要抓,抓到了要严罚;

3、对于医纠,有专业的机构帮助解决,还有保险制度的健全,医美或整形需要加入保险。



最后,划重点:


据卫生监督部门规定,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具备相关许可证,进行手术的医务人员也必须有执业资格证书。


生美机构和医美机构,同为为顾客带来美和幸福的地方,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生美要想转型医美,需要合法合规,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还没有走到终点之前,不该碰的项目,请千万别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