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报告
最近与国际同行交流较多,一直被羡慕:现在及未来的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市场。
我们研究任何一个行业,“市场规模”都会是首先被谈及的一个词。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企业/店铺数?市场结构?连锁率?分散集中度?从业人员数?
自从《中国美业报告2017》去年圣诞节公开发售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这是迄今“最接近全量数据”的数据源,以及数据分析时的严谨性。
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我们摘录了约二十分之一的报告内容公开发布,供你做参考、决策依据。
文 /美业报告研究组
▷ 由《美业观察》联合美团点评在2017年底发布的《中国美业报告2017》(下称“报告”)推测显示,包括美发、美容美体、美甲美睫和医美在内,国内美业市场规模已超过一万亿元。
▷ 具体的数字为1.12万亿。其中,美发为4600亿,美容美体3600亿,美甲美睫1200亿,医美为1800亿。根据推测,2017年美业市场规模较过去一年增速为15.1%。
▷ 市场规模的推测方法,是基于美团点评双平台收录美业门店数、及在不同品类不同地区渗透率,推断出实际存在的美业门店数;再根据多重实际调研得到的不同形态、面积美业门店的单店模型的平均水平,包括营收、坪效、人效等,得出最终数据。
数据一:2017美业服务(三美)市场规模
▷ 在行业更迭率方面,统计期内(2016.07-2017.06),三美门店数量都呈净增长、高更迭状态,除了整体美业的自然增长(增量)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升级服务内容、改变成本结构等原因带来的替量。
数据二:2016-2017三美门店关闭率&新开率
▷ 这是美业的“现实土壤”——万亿生长。它历经30余年的发展,发展成“全球百亿资本进入、千家连锁品牌出现、万亿市场规模浮现”的新格局。
▷ 这也是一个正在被重新书写的行业。“报告”中对美业发展史有这样的提炼:中国美发业、美容美体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美甲美睫业起源于20年前、兴盛于2010年后,医疗美容的行业史则暂按15年计。
▷ 一直以来,美业几乎完全是民企/个体户的天下(占比超90%),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于是,消费者既往对行业的认知里,这个行业是以“夫妻老婆店”为主、呈现高度分散:有市场无品牌,有规模无企业;预付卡、推销泛滥;良莠不齐,信誉度低……
▷ 同时,美业提供的服务业属于典型的“非标品”,依赖于人工,易形成客户跟随手艺人(门店)的状况;而美业流行的预付卡机制,也对消费者产生捆绑,使得行业信息透明程度低,消费者很难进行同业比较。
▷ 这样的“我行我素”,致使在市场变革的过程中,行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没有足够敏锐的感知。而另一方面,除了刚需消费理发外,美业其他服务在过去多属于中高端乃至高端消费,没有大众消费的基础,因此也少有出现全民认知度很高的“全国连锁”、“知名品牌”。
▷ 但实际上呢?与制造业、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餐饮、酒店等)的“消费/产业”双升级一样,落后大概5年的美业,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升级变迁的进程之中。
数据三:2017美业(含医美)门店总量
▷ 报告推测,截至2017年6月,国内美业门店数超215万,其中,美发超120万,美容美体超65万,美甲美睫超28万。而这一轮由外部(消费升级)和内部(产业升级)双驱动的变革,可能要10-20年方能完成。而如果把2013当作元年来计算,已经开始了5年。
▷这样的一个行业现状,其集中度如何?不同连锁规模的品牌各自占比怎样?报告展示了以下图景:
数据四:三美不同连锁规模品牌占比&门店占比
▷ 将三美(美发、美容、美甲美睫)品牌及门店数,按单店、2-4家、5-20家、21-50家和50家以上进行连锁规模划分,统计得出只有1家店的品牌占比高达87%,50家连锁以上的品牌仅占0.1%。
▷ 而从门店数量来看,单店占比为54.2%,50家店以上连锁的总店铺数占比却达11.7%。具体到三美分别的品牌和门店占比,报告也做了相应统计。
▷ 这也是《中国美业报告2017》的研究背景,我们试着第一次从大数据的视角,去俯瞰这个嬗变中的行业。当你对美业建立全新而清晰的图谱之后,许多孤立的观点都会变得不复如前。
注:本文涉及的全部数据及研究出自《中国美业报告2017》——由《美业观察》和美团点评丽人联合打造的数据知识产品。未经授权请勿任何形式引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