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域董事长/李晓宁
在南宁“桂小厨”吃了顿饭,吃完感慨,多亏没做餐饮业,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菜品不仅做的四平八稳,而且创新不断。很多菜品从前端的采购标准就高于同行业。菜品的创新不仅融合了时下流行的各类菜系的主要品类,在饮料、凉菜方面也和西贝一样,强力主推自然、健康。
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刚刚活跃,大家都在讨论,为什么中餐没办法连锁规模化,文章大多都讲,中餐品类繁多无法标准化,那时候的中餐厅,不要说遍布全球,能在一个城市里开个几家的都少,一家老牌的餐厅基本开到第二家第三家味道就变了。那时肯德基、麦当劳已经开始步入中国。按照什么菜品更易标准化,大家认为火锅是最具有标准化能力的餐食,果然火锅连锁成为中国餐饮业最先规模化的品类。
中餐究竟能不能标准化?
我后来认识了肯德基原中国区副总裁田立民先生,他是肯德基第一批创始高管,在肯德基分管采购供应链。我问他“西餐是天生具有标准化特点吗?”他回答我说“不是的,是为了让它标准化而去不断研究标准的”。我随后也问那句话“中餐那么难做,各种品类有这么多差别,中餐有没有可能标准化?”他当时就对我说“如果去研究它,是可以标准化的”。我记得肯德基推出蛋挞的时候,我也好奇,蛋挞不是很普通的澳门小吃嘛,结果了解才知道,这是向澳门一家著名的小吃店购买的配方,研究之后通过设备把它标准化的。
一直认为中餐是最难标准化的,但现在喜家德、西贝、外婆家、绿茶,这些全国性的餐饮公司全部做的有声有色,各地都不乏像桂小厨这样的本地特色企业。
最难做的中餐都可以标准化进而规模化,那所有服务业都可以做到,这就是我老琢磨餐饮业的原因。餐饮比美容服务业难,品类多、竞争激烈、涉及到的采购供应链链条长,特别是品质管理难度高。
最近在春语花的精力比较多,原因是最近几个月看春语内部工作似乎人人都非常努力,但矛盾不断,问题不能解决,很多工作似乎忙成一团糟,也不得要领。我回顾了秀域成长的过程,就是我自己不断地推进、参与标准的制定、培训、检查过程,而对照春语的成长,我自己在在这方面的经历确实花的少,团队相对弱,又没有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
盘点了春语总结问题出在哪。
一,岗位职责不清晰。谁是定制度的人?千万别说“李总”,老板如果是唯一定制度的人,就意味着企业成为了武大郎开店,随个人情绪变化而变化。
重新明确春语各条线的最高决策者,所有的标准制度都由这条线的老大负责。例如,医疗涉及的采购、医生培训、护理流程、医疗病例管理等等都由洪院负责,下设各项目中心,每一个医疗项目都应该包括咨询培训、咨询接待标准、术后回访辅导要求、医生的专业步骤、术后跟踪、护士的护理流程、治疗配合、术后管理。
“冤有头,债有主”,明确职责,一个出口,才能定岗定责。
我曾请教过成都老房子餐饮的王总,问他们如何管厨师,特别是如何管菜品创新。他们是有一个专门的小组,这几个大厨师任公司的行政总厨,定期每人要推出几个菜品供大家品鉴,匿名投票后选出最好的菜品,再评估原材料和毛利,由创意菜的厨师分解步骤,制定培训,到各餐厅检查菜品的流程,而这位厨师可以拿到该创新菜品一定阶段销量的奖金。这使得创新菜品的厨师一直有动力,而个别厨师的流失并不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所以你去外婆家、西贝这种连锁规模化的餐厅,你会觉得似乎没有任何一道菜惊艳到让你念念不忘,但这顿饭会让你吃的很稳定、很舒服。连锁业的核心就是宁可人人都六十分,也不要一个人零分,一个人一百分,个体的极大差异是没有办法做到连锁规模化的。每个流程都靠员工的革命情感来进行服务、创新,企业一定乱套。在制度和标准之外乱做增值,其实也是错。
二、细化,更要简化各服务流程的标准。
在南京我要求看门诊医务医护的管理制度,打印出来吓我一跳,厚厚的一大叠。我问郑总监:“这些制度怎么执行,如何检查?相关的制度有没有一定的规律便于记忆,比如哪些是护士独立的流程,哪些是配合医生的流程,哪些是术后医嘱的流程。”
门诊有监控,既确保医疗安全也能够成为医疗流程的检验方法。我们还有明访、飞行检查、第三方医疗检查等方式。这些方法要成为固定动作,成为绩效考核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可以执行的标准流程应该包括:
①没废话。②按动作顺序走。③有明确时间或数量标准。④可以检查。
“可以检查”这事最难做。检查的方式都应该标准化,一定要固定和一些不可变因素挂钩,而不是某个人的动态标准来检查结果。
春语不是个单纯的医疗机构,它是一个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在兼顾医疗流程的专业化同时,要不断的评估顾客满意度,最终顾客的服务结果。这要求整个团队既要关注医疗更要专注服务水平,更要关注企业的战略定位。医疗管理团队主要的管理人员成长是从医务人员中选拔出来的,做营销管理的非医务人员也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知识。在春语的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去思考员工的综合性成长可能性,在日常的考核、流程、培训中都要兼顾到他们的发展。
三、不仅服务流程要标准化,工作方法都要标准化。
在企业标准化的工作中,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服务步骤,你要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和春语开了几次管理会议,发现标准应该渗透到所有的细节中包括工作方法,会议里面各说各的话,有的同事是真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己的工作内容,分析顾客满意度。有的同事是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而去避重就轻。我们现在要去明确周例会、月例会、工作管理会议中每一个层级的汇报方法,大家对顾客案例的讨论方法,特别是客户不满意客诉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都必须明确到顾客的不满意在医疗方面、护理方面、咨询方面、术后管理方面我们做的不足是什么。对于什么是顾客不满意,过去同事们会觉得有退款有投诉才算是不满意。而现在要把它明确成顾客多问几个问题、顾客不再到店、甚至顾客不再购买新的项目,这都是最终的不满意。把这些标准定清楚了,会议就会开的有实质内容,不仅可以从客服部拿到案例,也可以从秀域拿到案例,可以从数据中心拿到反馈。
折腾了几次春语,反过来看看秀域,发现秀域的很多工作习惯时间长了没人按照工作习惯去检查,基本的管理动作也失调了。怎么开晨会,怎么看下店工作检查流程,怎么做业务分析,如果进行顾客满意度管理,基层管理的习惯一旦不按标准去检查,时间一长什么好的工作习惯都没有了,对于团队来讲,勉强成习惯,习惯就是自然。
在服务业的标准管理中餐饮业确实做了表率。记得在海底捞的时候,服务员擦桌子的动作整齐划一充满激情。我好奇的问了一下,“为什么你们这么擦桌子?”他们说,“第一是训练出来的,必须按这个标准擦;第二,只有按这个标准擦,才能擦的又快又好;第三,不按这个标准擦要被罚款。”餐饮服务业在人员培养、采购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体验收集、信息化变革真的都比美容业好,竞争激烈反而促进革新。餐饮服务业的整体员工文化水平比美容业还略差一些,这些餐饮业也从这些基层员工中培养出了中高层管理者。人员的成长培训过程也应该是有标准、有制度的,可以考核可以执行的。
医疗是个专业的岗位,需要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心态,持续不断地进行医疗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医生、护士、咨询师,各岗位的成长方案、培训方案要有清晰的课件、考核的时间、执行的方式,并且和他们的薪酬、晋级、职位变迁挂钩,才能促使团队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实体业的经营没有窍门可走,就是团队的不断打磨,各种流程制度标准化的不断提升。当我们看到团队管理结果混乱的时候,不要去抱怨人的问题,不要说他们没素质,没忠诚度,甚至没有职业道德,这些问题常常是由于①企业没制度没标准,②或者有一大叠形同虚设、无法执行、不能检查,③或者是检查也是随心所愿,跟着某个领导走,④检查不成为制度,更不和薪酬绩效进行挂钩。
企业不断发展就会不断有新问题产生,不断循环的找问题,定标准、培训标准、检查标准,这个波浪式前进过程中企业就成长。级别越高的同事越是定游戏规则,而不是随时冲锋救火的,这可能就是领导和群众的差别。看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不能通过制定流程制度来领导工作结果发生改变,那我们做的事情就没有任何意义。发现抱怨问题是人都会做,如何通过流程改造来解决问题,并杜绝未来不发生同样问题,这才是管理水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