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广州美博会逛后感:美业终于理性了吗?


专栏


一次展会,一次行业缩影。与前两年相比,这季的展会好像“理性”了不少。


这意味着什么?是真的行业已无波澜还是其实暗流涌动抑或只有少数人笃定未来去向?


让我们以原南方都市报记者亚方的视角,看看她的逛展体验。


文 /亚方      来源: 美沃斯


广州美博会开在“玛娃”台风天里,人流却并没有因此减少。通往广交会场馆的地铁琶洲站,两天都是塞满人的状态。当然也听到商家抱怨“秋季的会似乎人就是不多”,但我观察到,仅仅是人流分布不均。有的展位水泄不通,有的展位确实也在拍苍蝇。


我们可以看看,人流都涌向哪些展台?


必须服气的是,首先是那些擅长做吸睛噱头的展台。比如身着三点式的美女在浴缸里泡浴,我挤了半天也挤不进去拍一张美女沐浴照。


有商家搬来了近30人的俄罗斯舞蹈团,盛装cosplay绿野仙踪、美人鱼。


看到外籍模特嘛,曲线动人,看来就是这台仪器的功效了?——不要想多了,你可以再走过来点看看清楚,人家有衣服的。



▷还有这种简单粗暴的:“下载我们家APP,分享给5个好友,扔到一个美业群,再发朋友圈,送你一台料理机。”


从项目类别来看,人群的流向是微商纹绣。纹绣已经占据了整个C区会场,而微商也在国际采购中心设置的专门馆区。


从项目属性来看,人群的流向是主打“模式”的展台。比如大肆宣传“一台仪器带火一家店”的某养生仪器,比如宣传“类医美”模式的美容院项目。同样是卖产品,“聪明人”往往会把自己生生包装成“拓客模式”,或“培训管理系统”。他们应该很懂美业人的痛点,知道他们喜欢拿来主义——恨不得立即套用他人成熟成功的模式,迅速摆脱困局。


如此迷恋“模式”,各种要“突围”,都是当下美业人困局的体现。


仪器降温



▷有很多医美人也来逛展,他们看生美人,有点像是婚姻的那个隐喻:围城里的人,看围城外的人拼命想往围城里涌;而围城里风景几何,医美人心知肚明。


看医美人的朋友圈,他们对美博会的感觉,无非还是那个“乱”字。不过要承认的进步是,早年曾有10块钱的鼻子假体堆在摊位批发、现场信手就给人扎一通“水光针”,这种程度的乱已经看不到了。


“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繁华,但也没有以前那么乱了。”但“乱”还是存在的,主要集中在仪器领域。比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版超声刀”。有的贴着“Ultheta”的仪器,屏幕显示可以打5000发。这就骗不到医美人了。仿都仿了,为什么不多走点心?卖仪器的小哥如今也不太强调自家仪器是绝对正版了,而是“掏心窝子”说:“美版太贵了,而且能量太大,容易伤人。我们这些超声刀,都是非常安全的。”


可见信息越来越对称后,大家都不得不变得“真诚”了呢。


仪器是历年美博会的重头戏,大概也是多年鱼目混杂的积弊,让美业人对此渐生“审美疲劳”。参展的仪器厂商不少,但火爆场面却远不如往年,少数展位甚至要靠现场体验来吸引人气。这也带累了几个正经的参展厂商,人气也不太旺,真是心疼。在这真真假假的各式仪器中,忽然瞥见科医人形单影只的身影,竟为他生出曲高和寡的落寞来。


微商趋稳



翻阅美博会“买家指南”,估算参展品牌大几百家。


展览分四个大区,A区是大日化展区,涵盖个人护理、彩妆、香水、洗护、工具等品类,以及供应链、包材等。


B区是专业线展区,涵盖大健康、医美、瘦身纤体、养生抗衰、产后修复等。新增美业智能技术的“智造”产品和美体内衣产品。


C区是三美(美甲、美睫、纹绣)特色展区。最后一个区域是设在国际采购中心的微商馆。


微商在美博会占的分量依然很重,涵盖美容化妆品、美体保健、营养保健品、婴幼童产品、面膜、酵素、艾灸贴、养生类产品类目的数百家微商。而35场美博会期间举办的论坛活动,半数围绕微商主题。在微商项目的展位上,确实可以看到更高的人气,而且买家颜值颇高。在微商区域逛两圈,可能会偶遇各路网红。


一路看下来的感受是,微商主打的各种概念虽各有噱头,但大部分感觉并不离谱。现场基本以推产品为主,大部分商家的出发点还是希望靠产品打开局面,注重口碑传播。所以微商展位人头攒攒,基本都是一对一的详细讲解和产品试用,买卖双方沟通的焦点是产品的品质。


未来不远


如今已经很难在美博会看到排队交定金的盛况。展商也坦言,现在的买家更加理性。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会展更多承载了信息交互、线下交易的功能。如今,信息获取的渠道多样,交易更加扁平化,不需要集中到展会。此时美博会承载的更多是品牌曝光资源对接的功能。


美业的未来,如果一定要概括,就是一个字 “变”。相比医美,生美的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更加迅速。“今天我学了这个技术,回去没几天就有可能过时,但我现在还不得不学,只能不停看、不停学。”


▷说到“美业突围”,我想可能有两个方向。要么从“无效”走向“有效”,即往医美、大健康转型——真的变白、真的瘦了、真的美了、真的健康了。这也是为数不少的有实力、有魄力的美业人选择的道路,因而前方的征途是一片红海。另一个方向是放弃追逐“有效”,去固化美业本身的优势。传统美业的优势是体验好、服务好,如果能进一步将体验发挥到极致,也能好好满足消费者。这是另一条少数人在做探索的路。


美业人最爱用的词是“突围”,但现在的状态更像是理性地“时刻准备着”。静博士的楼剑锋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说,这一届美博会眼花缭乱的“创新”不见了,出来“闻味道”、看趋势的人变多了,选产品的人减少了——对很多人来说,行业似乎走到了一堵墙面前,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怎么翻过去。


每年的美博会都在变,颠覆性的变还没到来,但已经不远。